我市学习贯彻省委中心组学习会精神系列访谈(二)

28.09.2015  11:13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打造省会建设与协同发展主战场

——访副市长、正定县县委书记王韶华

连日来,正定县认真组织学习贯彻省委中心组学习会精神,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纲要,号召各级各部门开拓发展新局面,靠实干、抢干、快干引领发展新潮流。副市长、正定县县委书记王韶华说,正定县正结合发展实际,突出抓好当前的三件事:开门、架桥、铺路。

开门,就是打开思想解放之门。“思想解放才能激发活力,才能把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王韶华说,要用协同的思想抓发展。协同发展的关键就是“双赢”,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要疏解出来。同时,要用转型的思想抓发展。正定的板材家具业规模不小,达到1800多家,但每年纳税仅两三千万元,如果不转型、不升级,将来很难存在下去。为此,必须用新产业、高端产业引领行业发展。此外,要用创新的思想抓发展。创新的空间很大,在体制机制、产业、项目以及投融资方式等都需要创新。

架桥,就是架起政策创新之桥。“把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出来,是一件好事,但要落实好,必须政府愿意、企业愿意、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愿意”。王韶华表示,要实现这“三个愿意”,就要通过政策创新来解决。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正定县招商引资工作,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喝酒吃肉”阶段,第二阶段优惠政策阶段,第三阶段也就是现阶段——协同创新阶段,特别是在政策上创新。比如,与北京中关村合作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项目,正定就计划采取“飞地”政策,拟将3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交给北京方面建设、经营和管理,全力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新一极,带动智能硬件、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在正定的创新发展。

铺路,就是铺就体制机制突破之路。“正定县现在跟北京的发展差距在哪里呢?主要差在体制机制上”。王韶华说,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正定县一定要建平台,没有平台项目就落不了地。这个平台的建设就要在体制机制上寻找突破口:一是建设体制。仍然沿用原来的政府包办已经不行了,应该走市场化的路子,比如和北京方面联手组建新的公司,采用PPP等模式来谋划平台建设。二是投入体制。园区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需要解放思想,最大限度地放宽投资领域,把更多社会资金吸引进来。三是招商体制。原来靠党政领导带队去招商的模式已经落后了,应创新招商模式,建设专业化、市场化、点对点的招商团队。比如,实行团队招商、委托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聚集招商等,通过招商模式的改革,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正定来投资。

站位协同发展大局 立足创新跨越赶超

——访副市长、高新区工委书记蒋文红

“作为我市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的先导区,高新区将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主旋律,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在自觉担当、主动谋划、真抓实干上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副市长、高新区工委书记蒋文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蒋文红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省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指明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方向、路径,明确了要突出抓好的重点任务。

蒋文红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高新区已先行一步,成功引进了投资20亿元的北京大唐电信等一批央企项目;联合中关村实施了“互联网跨界融合示范工程”,15家中关村互联网企业落户高新区物联网大厦;京冀综合产业协作示范园项目正式落户高新区,东旭光电产业园项目三条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已投产;储备积累了“投资北京”等三十余个高新技术投资项目并签署了项目拟入园及投资合作协议,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

蒋文红说,今后高新区将按照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提出的“三个精准”的工作要求,进一步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色,精准确定对接京津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精准打造一流发展平台和载体,做好与京津在产业、科技、项目、人才方面的对接,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率先发展。

蒋文红表示,下一步,高新区在全力推进协同发展、实现跨越赶超中将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加大产业对接和项目引进力度。建设“中关村—石家庄高新区产业合作主题园区”。依托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卫星导航三大产业,加快建设药用辅料与制剂、光电子、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三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把京津地区特别是北京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做大集群规模。

加快科技创新对接和成果转化。通过与京津共办合作基地、实验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等方式,打造科技成果流动的“高速路”;着力推动创客总部、清华启迪到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孵化器和现代企业加速器。利用两年时间,新建孵化器、加速器30万平方米,为京津科技成果提供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平台。

打造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示范区。进一步加强与北京新三板学院合作,在区内建设新三板分院,力争今年完成12家企业新三板挂牌,三年之内完成50家。引入高端金融服务机构,为成长期企业长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探索整合区内银行、融资、证券等社会机构,对初创企业提供多方位融资渠道;开展“助保贷”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担保问题,推动科技企业快速发展。

聚焦主导产业推进转型升级

——访无极县县委书记韩清榕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必须主动作为、迅速行动,精准确定开发区功能,积极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对接,最大限度地为优质项目腾出空间。”无极县县委书记韩清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位列石家庄市东部工业阵营的无极县,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皮革、装饰板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具备一定的群体规模和产业基础。“我们将依托这些优势产业,按照省委中心组学习会提出的要求和省委书记赵克志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精神,聚焦主导产业,精准发力,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工业经济的大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韩清榕说。

在省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我们必须在转型升级上迈出重要步伐。2012年以来,无极县从彻底解决工业生产污染入手,对皮革业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型升级改造,规划建设了皮革工业园区,关停取缔了县内所有涉水排放的鞣制企业,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整合成4家股份制公司,并集中到园区生产。

同时,引进了上海国际皮革城、皮革研究院无极院、加拿大波奥斯高档体育器材等一批产业支撑项目,皮革业实现了由分散生产到集中生产,由初级产品到终端产品,由低档次到高档次,由污染型向清洁化,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2014年,无极县规模以上皮革企业达到62家,纳税超百万元皮革企业达到75家,年加工皮革8亿平方尺,占全国总产量的10%。

“装饰板材业是我县另一大主导产业,在华北地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下大力对全县的装饰板材业进行了提档升级,积极联系省家具协会,筛选我县30多家骨干企业,统一技术质量标准,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同时卡森绿色家居项目、河北飞天标识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的落地,为拉动装饰板材产业走向高端奠定了基础。”韩清榕说。

此外,无极县按照“扶持一批、培育一批、关停一批”的思路,紧抓装备制造业的规范升级,加快推进汽车厢体制造企业转型,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争取国家资质,对不达标企业进行关停或引导转产。目前,3家企业已取得国家资质,5家企业上报工信部备案,产业发展步入规范化轨道。全县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174家,销售收入达到16亿元。

无极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循环型经济示范园区,为“一区三园”结构。韩清榕说,该县将用足用好国家新兴产业创业引导资金等有利政策,推动新兴产业聚集化、规模化发展,让无极经济开发区成为助推县域经济腾飞的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