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药品市场未现涨价潮

03.06.2015  12:12

药品价格“松绑” 低价药重返市场

6月1日起,绝大部分药品取消政府定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由生产经营者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定价格。很多市民关心药品会不会“坐地起价”,低价药是否“一药难求”?6月1日,记者探访省会的药品销售市场发现,药品价格目前相对稳定,仅有极少数药品酝酿涨价。

低价药采购渠道增多

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收到供货商的涨价通知。”在中山东路与建华大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家大型连锁药店,药品采购经理告诉记者,对于市场价格的变化,终端反应比较慢,后期或许会有部分药品涨价,但近期市场上的低价药明显多起来。

虽然新政从6月1日才开始实施,但从5月份开始,国家就已经放开了诸多低价药的限价,不少市民就买到了很多消失已久的传统药品,如盖胃平、藿香正气水、氯霉素滴眼液、红霉素眼膏、去痛片、安乃近等价格相对低廉的药品。

在东岗路上的一家连锁大药房,解暑的低价药有藿香正气水和仁丹,仁丹1元一袋,藿香正气水有的卖4元,有的卖6元多。富强大街一家连锁药店的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有最高限价时,很多药没有利润,药品生产企业自然不愿意生产,药店也难以找到低价药的进货渠道,所以不少药品都断货了。放开限价后,采购渠道的便宜药明显多起来,生产厂家也多了,甚至连消失了好几年的滴鼻净都重新出现在柜台上。

便宜药回来了,价格多少有点儿涨,主要体现在中成药方面。比如常见的藿香正气水、大山楂丸,现在的药店售价比前几年涨了两三元。“便宜药即使涨价,也比市场上多数的新药价低,还是很受消费者欢迎的。”一家药店的销售人员说。

药店不敢轻言涨价

为什么前些年市场上难见到低价药呢?一位药品采购人士解释说,以前不少限价药品都是赔钱销售,业界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价格倒挂”。“价格倒挂”的药品卖得越多,商家就会越赔钱。导致的结果就是药店惜售,而逐级代理商的货源也紧俏,从而造成市民难以买到低价药。

近几年药品成本接连上涨,特别是中成药价格涨得快,但是国家规定的限价不仅没跟着涨上去,还下调过多次,这就使得这部分药品一直是赔钱出售。”一位药品采购人士说。

为了应对“价格倒挂”,药店一般采取调高其他药品的利润来贴补低价药品的亏损利润。国家限价放开后,药品的定价应该会重新调整,这部分“赔钱卖”的药会相应上调价格,市场供应也会相对充足。

东岗路的一家药店店长也坦露,虽然暂时未接到涨价通知,但不排除后期部分中成药会涨价。至于何时涨价,上涨多少?目前都是未知数。这位店长说,现在省会各家药店的竞争非常激烈,每家药店都在搞会员日活动,打折、特价已是常态,谁也不敢轻言涨价。“药价又太敏感,具体怎么调价还要走着看,大家都在互相观望,即使一些品种要涨价,也不会一下子涨很多。

部分药品酝酿调价

作为全国重要的医药生产基地,有不少大型药品生产企业坐落于省会。记者咨询了多家药企负责人,部分企业透露正在酝酿调整药品定价,但由于市场价格敏感,不方便对外透露具体调价的品种与额度。

一家药企的生产部主管告诉记者,调价的药品并不是市场畅销品,因为市场上畅销品种的价格消费者都很敏感,稍一变动大家都会知道。主要是一些低价药和专利药品的价格有所变化,低价药是那些长期无利润或者负利润的药品,合理的重新定价可以恢复生产或者加大生产量;专利药品由于市场竞争较少,可以稍稍提价。而市场竞争激烈的大众化药品价格没有变化。

神威药业的相关人士则表示,他们的药品价格还没有变化。“药品的定价主要取决于市场,而不是政府限价。即使政府限价取消了,在当前的市场大环境下,也不会轻易涨价。

省物价局副局长李胜群表示,国家放开药品价格定价权限并不等于放任不管,而是要通过完善药品采购机制,保证药品价格的基本稳定。他说,放开限制后,市场上大多数普通药品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甚至会越走越低,曾经一度“消失”的低价药、退市药有可能重返市场。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