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今年优良天气突破100天

13.11.2014  12:04

 

省会迎来第一百个好天气。登高望远,省会公园里、广场上、街道边层林尽染,耀眼的金黄、深沉的墨绿和湛蓝的天空为省会增添了浓烈的美丽色彩。 本报记者 董永博 摄

□本报首席记者 靳晓磊

耀眼的阳光穿过清澈的空气,倾泻在秋天金黄的叶子上,城市里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清晰。这是11月11日的省会。当天,我们迎来了今年里的第100个“好天气”。这在我市背水一战的大气污染防治战役中,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气象条件很不利。据统计,今年全市降水量同比去年减少了217毫米,平均风速减缓0.8米/秒。这在取得“好天气”的“人努力、天帮忙”的综合因素中,成了我市环保成绩的减分项。

正是在这种不利条件下,我市大力推进的“压煤、抑尘、控车、减排、迁企、增绿”六项重点工作取得的成效,更加显著。截至11月11日,省会共收获优良天数100天,其中一级优11天,优良率32%;较去年同期增加67天,大幅超过去年全年的优良天数。

要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作来抓,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切实抓好各项重点措施的落实,推动省会大气质量持续好转。”面对大气环境这一最大的民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调要举全市之力,克难攻坚、背水一战!这一决心坚定如铁。

今年2月6日,在春节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即召开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广播电视大会,对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进行再部署、再提劲、再加压;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等多次专题研究和调度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就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作出明确部署和要求;市人大、市政协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极为关注,多次组织开展视察活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献计献策;各有关市直部门对照分解任务各负其责,逐项督办;各县(市)、区细化方案,迅速行动,全面构建起了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创新驱动、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格局……全市上下同呼吸,共担当,投入到这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中。

来源解析让治污“对症下药

燃煤排放和扬尘,分别是我市大气中PM2.5和PM10的首要污染来源。”8月29日,我市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详细发布了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成果。这也让我市大气中污染物的来源终于“一清二白”。

为对症下药、科学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市与南开大学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环境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了“石家庄市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最终取得了重要成果。

此次来源解析研究表明:燃煤排放,是我市PM2.5的首要污染来源,煤炭消费总量大、燃煤结构不合理是煤烟型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扬尘,是我市PM10的首要污染来源,各类建筑施工工地、道路积灰、机动车扬尘,尤其是城中村大面积拆迁等是扬尘的主要来源。

找到病因,便可对症下药。根据来源解析初步研究结果,我市迅速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013年-2017年)》等7个文件,强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扬尘污染综合整治等九大防治工程;确定了“压煤、抑尘、控车、减排、迁企、增绿”的主攻方向。

随即,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陆续落实,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

串串硕果浸透努力与汗水

在大气污染防治这一最普惠的民生工程面前,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上下以壮士断腕的气魄,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开展了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全力压煤、抑尘、控车、减排、迁企和增绿,收获了累累硕果。

针对大气污染的特点,我市燃煤污染防治摆在了突出位置,下大力削减燃煤数量,抓好工业企业和农村居民燃煤治理,提高燃煤效率,大力降低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

今年1-8月份,规上工业煤炭消费比2012年同期减少324.9万吨;到9月份,推广优质低硫煤743.56万吨;全市1349个煤炭经营企业储煤场,已取缔670个、关停577个;城郊村推广洁净型煤7.8万吨和环保采暖炉1.3万台。

突出抓好扬尘污染治理,对市区595个在建工地全部按照标准进行了综合整治;完成了全市920辆渣土车的尾气检测和密闭改装等治理达标工作;二环内全部实现机械化清扫作业;停止审批办理新上露天矿山项目,关停露天矿山141家、关闭21家。

严控机动车尾气污染,不断加快“黄标车”淘汰步伐,今年已淘汰2.1万辆;查处“黄标车”闯禁行违法行为1098起;完成了9座储油库、769家加油站、77辆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完成了智能交通系统第一期工程建设。

在工业企业搬迁方面,今年计划搬迁5家企业,华旭药业已于7月份搬迁完毕;新大东公司部分生产设备已完成搬迁;三环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区土建已完成60%以上;石家庄市桥东印染化工厂一期厂房设施建设已经完工;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搬迁项目已正式启动。

同时,大力抓好绿化工作,开展大规模植树活动。今年以来,市区已种植乔灌木447.2万株,新建提升绿地面积385万平方米;全市造林绿化完成45万亩,栽植各类苗木4100万株,占年度任务的90%。

没有退路的征程”步伐铿锵

11月11日24时,我市终止了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各项应急减排措施。而这些措施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将成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闪光点。这也让我们在大气污染防治这个“没有退路的征程”中,步伐更加铿锵。

面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我市直面难关,不断开创工作新机制、采用新手段。其中,将生态环境治理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考核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

大力深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三级环保管理网格,强化基层环保力量,建立网格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职责职能规范、目标任务具体。

同时,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均成立环保公安警察支(大)队;强化环保、发改、工信、统计节能减排会商,质监、环保煤质分段监测,公安、监察、工商、电力等部门联合执法行动,纪检监察联合督办等一系列联动机制,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的模式,有力解决各类突出环境问题。

面对环境违法行为,我市更以“零容忍”的态度,相继开展了“春雷”、利剑斩污“零点”行动、大气专项检查等执法活动,共查处违法企业4657家;全市已立案侦办各类污染环境刑事案件521起;处理环境违法犯罪人员1370名;打击非法采矿犯罪团伙124个,处理相关犯罪嫌疑人278名;查处“十五小”、“新六小”等污染环境的违法企业、窝点5668家,有力打击了环保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一项项治污措施的付诸实施,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趋势愈发明显。据市环保部门监测统计,截至11月11日,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27%;大气中的六项污染物浓度全部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当前,在我市迎来第100个“好天气”之际,面对一项项更加有力的治污举措,面对一天天日益好转的空气质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场大气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中,我们必将取得更大的全面胜利!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