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从钢铁大省向制造大省坚定转变

14.03.2016  20:28

近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81批)》目录,根据该《目录》,双环、庆铃和安驰等13家公司被撤销乘用车生产资质,安驰等9家公司被撤销皮卡生产资质,5家公司旗下部分车型从明年起停止销售。《目录》涉及河北5家公司,其中3家位于石家庄,包括石家庄双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中博汽车有限公司、石家庄星达汽车有限公司。

此外,来自行业内部的消息,一些机械制造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研发的城市保洁车辆因为燃料原因也被责令限制生产或停产,这给部分转型企业的升级,无疑带来负面的影响。

由此,我们不禁要反思这样一些问题,其一,我省具备整车98%以上的汽车用钢生产能力,为什么几个曾经辉煌的品牌会在此时倒下?巨大的成本优势为什么发挥不出来?其二,在向装备制造大省转型中,为什么企业升级的产品,会卡在了环保等关键问题上?其三,装备制造行业将怀着怎样的心态开始新一轮的努力和突破呢?

■“骄子”被撤资质      

成本优势不再

在不久前结束的我省主要工业产品对接会上,钢铁行业与装备制造行业的对接,成为众望所归的话题。尤其是汽车板材的发展,我省拥有汽车用钢98%以上的生产加工能力;而家电板材更是实现了全覆盖,海尔、美的、格力等一大批家电企业入驻河北,体现了成本优势的巨大吸引力。那么,汽车作为钢铁主要消耗行业,能不能同样抓住成本这一巨大优势呢?此外,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也让河北成为了经济中心之一,汽车的消费和发展也将是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

而来自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81批)》目录,则彻底给钢铁和装备制造结合的设想,适当地提了个醒儿,行业内应该以何种方式和手段进行合作、升级,显然比拉郎配更值得研究和思考。

其实,早在2012年7月,工信部就发布了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对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企业、摩托车生产企业实行为期两年的特别公示管理,特别公示期满以后,如果还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企业就要退市。

有业内人士分析,建立退出机制主要就是要打破汽车生产企业资质的终身制,建立起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督促落后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如果达不到,也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来不断提高汽车整车企业的生产集中度。

■被撤企业坦然        

升级转型依旧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涉及被撤消乘用车辆生产资质的几家企业目前正在着手新的技术升级。大部分车企已经通过整合资源进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我们现在是珠海银隆集团旗下最大的生产基地,主要研发生产纯电动大中型客车、轻型客车、专用客厢车等。”石家庄中博汽车有限公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接到相关通知,但是,目前石家庄生产基地生产的多是大型客车,非乘用车,这一政策影响不大。

与中博类似,被撤销皮卡资质的石家庄星达汽车有限公司也已经多年不生产皮卡。该公司生产负责人任经理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主要以生产自卸车系列、厢车系列、工程车系列、清障车系列、环卫车系列等为主。如果要继续维持皮卡车生产资质,企业付出成本较多,也与发展方向不同,没有必要。

据了解,目前,双环已经不再生产如SCEO等乘用车,企业把注意力全部都挪到了新能源汽车项目上。记者了解到,中车新能源汽车北方基地项目位于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子公司——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石家庄双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新能源客车和其他专用车整车1.5万辆规模,年销售收入可达150亿元。

■原料供应无虞        

先天设计不足

其实在装备制造生产过程中,钢铁原料所占的成本比例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重要,在一些特殊行业的运输车辆上,高昂的价格让钢铁的成本优势显得微不足道,打个比方,就如同在‘宝马’上谈汽车板材的成本一样;关键问题是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导致刚刚开始规模化生产,就被责令限产或停产。”一位制造业专家介绍。

在对我省不少新能源汽车生产园区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谁拥有核心技术,谁的腰杆就更硬气。“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充电8分钟,可以跑300公里,完全能够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在武安新能源产业园区内,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这样介绍。

记者从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日前印发的《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获悉,截至2015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各类生产企业30多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7家,形成年产新能源汽车5万辆的生产能力;零部件企业20多家,产品覆盖动力电池及材料、电控、充电设备等,其中动力电池产能4亿安时。

这些企业会不会随着国家某个政策的出台,在某个环节上出现卡脖子和被拿下的问题,或许时间会给出准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