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从小作坊到大重工 一个老钢管人的创新梦

01.02.2015  10:58

沧州盐山宏润重工集团独家研制加工成功的镁管,近日成功下线交付使用,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可以挤压生产特种金属材料大口径钢管的厂子。从管工到生产副总杨印明见证了企业不断创新,逐渐成长的故事。

没有让人汗如雨下的高温,没有明晃晃的火焰,在盐山宏润重工集团的5万吨级大口径钢管挤出机车间,足足有8米长的镁管正在无声无息的加工出来,副总经理杨印明兴致勃勃地介绍着这个由他们加工出产的大家伙,“这个就是咱们生产的镁管,现在这个东西主要是用于航天业。

20年前的宏润,还只是一个只能加工普通钢管的作坊式小厂子。而它周围还有不下4、5家类似的小厂,二十年过去了,宏润从一个普通的钢管厂,到现在拥有三个生产分厂,一个技术研发中心和一个经CNAS认可的独立的实验室,其他小厂很多已经逐渐的消失,这其中的奥秘,被杨印明一语道破,“你老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前进,那你企业就会倒闭,就会死亡,没有发展创新,你就没有生路。

在特种金属材料大口径挤压钢管工程研究院里,人们都在忙碌着。杨印明说,这是是他们2014年8月份新成立的,主要负责开展大规格高端挤压产品的研发工作,镁管就是在他们的参与下研制成功的。在这些忙碌的人中,既有博士后,也有院士,“近年来,公司已完成新工艺、新产品开发任务30余项,其中17项取得科技成果证书,4项取得国家专利证书,3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宏润重工专门从事技术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有40多名,与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国内知名企业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设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

杨印明说,二十年间自己一直在做与技术相关的工作,不过之前是直接负责新产品的开发,现在则是想尽办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每年公司要拿出一部分钱,占公司比例差不多十分之一吧,拖入到改革创新方面去,搞一些科研、创新。

现在依靠着不断推陈出新,宏润重工从曾经的作坊式生产、代加工到占领国际市场。

杨印明:产品通过一年年更新,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伊朗、伊拉克、印度,有十几个国家。(河北电台记者高丽红、沧州电台记者吴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