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度”的阳光——一位90后创客的光电梦

06.08.2015  16:08

刘一锋(左一)和团队成员在清华大学草坪上测试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充电板的性能。

7月31日,站在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节目演播厅中央,灯光打在脸上的瞬间,刘一锋恍若回到2008年5月的那个正午,家乡的阳光也曾这样强烈。

一个创业的初想,源自那场震惊世人的大地震后的阳光。彼时,汶川地震,刘一锋家乡汉中亦震感强烈,受地震的破坏,全城停电。熬过了一个个蜡烛脱销后的漫漫黑夜,迎着正午的阳光,刘一锋想:用阳光来发电,该多方便啊。

6年后,刘一锋已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6年前的梦想,他从未忘却。

2014年9月,刘一锋创办了一家名叫“八度阳光”的公司,用他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正式走上商业化道路。

今年初,在经历尽职调查、团队评估、投资协议等一系列程序后,刘一锋以出让公司5%的股份获得了创业的第一笔50万元资金;而在央视的这次《创业英雄汇》现场,同样出让5%的股份,他拿到了创业魔法学院创始人陆伟600万元的投资意向书。

有创新,才有创业

7月29日,在清华大学10号楼狭小的办公室里,挤着很多人。在这个中国最闻名的理工类高校里,技术创业是目前最不缺的话题。

征集一下‘八度阳光’的英文名,避开已被注册的普通脑洞,头脑风暴一下。”刘一锋说。创业团队随后开始了有理有据的争论,蓬勃的活力和思想在这个拥挤却明亮的屋里碰撞。

刘一锋取得了技术性突破,是立足于技术创新的创业,这是他的核心价值。”8月4日,创业魔法学院的创始人陆伟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很多创业公司都呈现出同质化的“克隆”或根本没有创新,刘一锋团队的技术创新是吸引他投资的关键因素。

八度阳光”的技术创新,正是刘一锋自汶川地震后就开始钻研的柔性晶硅电池。

我们的柔性晶硅电池造价低,只有市场价格的50%;并且效率高,光电转换率达到了22%,是大多数普通光电板转换效率的3至4倍,还十分轻薄;基本是目前性能最优异的产品,申请了8项国家专利。”站在央视演播厅里,刘一锋自信而沉稳地介绍自己的技术。

与众多太阳能发电企业还徘徊在如何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不同,以柔性晶硅电池技术为基础,刘一锋很快设计出了民用化产品——折叠充电包。在央视节目现场,这一产品甚至被20位投资人“哄抢”。

手机突然没电但找不到充电装置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在柔性晶硅电池技术研发完成后,刘一锋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用它研制一款便携式的太阳能充电包。刘一锋想用这款产品,参加今年4月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创业嘉年华。

但刘一锋得到参赛通知的时间有点晚,准备展示的太阳能充电包的设计还没做出来,团队在美观和实用等方面也争执不休。厂家不断催促,如果图纸再不出来很有可能会错过这场嘉年华。

一天,来自清华美院的产品总设计师从钱包里拿卡买饭时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做一款钱包概念的太阳能充电器呢?在饭桌上,手头只有餐巾纸,她画了个概念图,三折的简约设计,极大地利用了光电板的特质,纯黑与迷彩的不同颜色,低调而又顺应潮流。

她的想法第一时间获得了团队的一致同意。

有了设计,大家兵分几路,找到江苏无锡的一家工厂生产电池板,在通州进行布料、电路板、电池板的组装。最后,钱包型的太阳能折叠充电器终于在嘉年华之前赶制出来。

这款太阳能充电包打开后,里面的三块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通过数据线连接手机等电器完成充电。在阳光下,2小时可以把一部智能手机充满。”在创业嘉年华的展示台上,刘一锋向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介绍。

随后的清华大学校庆活动中,造价150元、卖价229元的300件太阳能折叠充电包被一抢而空。

仅有激情是不够的

技术和产品的成功,让刘一锋初尝创业的甜头。但并肩作战的队友中途离去,让刘一锋的艰辛里,多了缺少合适人才的苦恼:“一锋,这个项目很好,但是开公司要求的时间和精力太多,有可能会荒废我4年的学业……

刘一锋的公司,以清华学子为主要组成,团队52个人中甚至包括了28位各省高考状元。而这也是第一家风投——北京泰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给予种子轮投资的主要原因。

但创业与学业的冲突,需要应对的,不只是刘一锋个人,而是整个团队。

我去大公司,可以得到的人脉和所能接触到的事都会给我带来更实质的好处。”有离开者表示。

虽然有队友坦言,刘一锋是很不错的“老板”,儿童节发礼物、端午节煮粽子,有人有课,他比本人记得还清楚。但创业与学业、小公司与大企业的优劣,都给了他最现实的挑战。

随着团队很多元老的离去,刘一锋除了让自己休息更少,还通过招兵买马应对。但学子创业,需要的是更有经验的加入者,这要求加入者年长而富有社会经验。但这样的人,却又往往是刘一锋这样的年轻人难以管理的。

以前总经理助理的岗位招过好几个男士,他们比我年长10岁以上,觉得被我一个小孩安排工作很没面子,没干多长时间就离职了。”刘一锋很头疼。

除了团队建设,刘一锋的艰辛,还有与投资人的分歧。

我们生产第一代折叠充电包时成本150元,如果自己有生产线,成本可以控制在40~50元。”代工成本高使刘一锋有了建厂的想法。但投资人陆伟不这么看:“工厂并不是他的核心价值所在,他们应该将精力放在技术研发和运用上。

在《创业英雄汇》节目中,刘一锋和陆伟只是签订了投资意向书,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磨合和沟通。“我们还在等他们的商业计划书,希望将来对他们的投资能用在技术的研发和团队的拓展上。”陆伟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有过艰辛,有过疲惫,但刘一锋来不及停下。在经历对外观、材质、设计等各方面的改善后,注册商标为“光电宝”的第二代太阳能折叠充电包已在一家网站上打样众筹,即将正式出售。

对于新产品,刘一锋评价“更轻便、外观更漂亮、造价更低”。

将来我们要做家用太阳能系统,力争用太阳能为家庭提供每天所需的8度生活用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叫‘八度阳光’。”这位年轻的创业者相信,前景会如同他此刻的表情一样“充满阳光”,尽管依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本网记者 甘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