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筑起的长城】冷口关吹响进攻的号角

04.07.2015  10:12

在1933年爆发的长城抗战中,日军占领山海关,并没有从山海关入关,而是转向当时的热河省会承德,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承德陷落。日军从长城各个隘口发起进攻,长城抗战全面打响。位于迁安境内的冷口关成为了日军的重点目标。长城抗战系列报道《血肉筑起的长城》今天请听第三篇《冷口关吹响进攻的号角》。

1933年正月,原东北军军医佟连成回到老家迁安建昌营镇冷口村满一年了,年前,他刚刚结婚。但是,还没有出正月,山村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佟连成的孙子佟顺利:民国二十二年的正月二十,日本进关。这个日子我记得,这是我爷爷亲口跟我说的。当天在我们庄就炸了一间房,飞机,三间房炸了一半。进关以后,部队的四个人让他们抓住,当时就给砍了,亲眼所见。

冷口关,原名清水明月关,因为关内有冷泉,后改名冷口关,是从口外进入华北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3月4日,日军占领承德的当日,就派一支先遣部队占领了冷口。

河北抗战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春峰:张学良得知日军要南下,他就派宋哲元二十九军的一部、何基沣的两个骑兵营到冷口外,一方面是战场上的溃兵接收一下,第二个是警戒,让商震去冷口接防。但是商震到冷口的时候,已经让日军给攻陷了。

3月7日,张学良命令商震的32军夺回冷口,阻击日军南进。当天傍晚,32军第139师黄光华部趁侵占冷口的日军立足未稳,发起反击。

李春峰:日军在占领了冷口之后,等着他的后续部队来。日军长期以来有种轻敌思想,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会积极的反攻,黄光华就采用三面包抄的战术夜袭,收复了冷口。这就是冷口的初战告捷。

仅用了两个多小时,139师就收复了冷口,还乘胜追击,向北推进了30多华里,构筑起了防御工事。这次战斗虽然不大,但却成为“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进攻并取得胜利的战斗。

3月22日,日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节节迫进,中国军队在长达一百华里的沿线奋勇抗击,数次展开肉搏,阵地两次被攻陷,又两次被夺回。

村民佟顺利:咱们的炮兵阵地在军屯,日本的在白家店。我们那儿有个双梯子楼,长城上是个最高点。双梯子楼上指挥的是一个班,一发炮弹打出去以后,正好打到日本炮膛里一发,当时把阵地整个炸翻了。日本过来以后说你们这个炮兵大大的好,太准。

4月9日,日军集中三万多人,发动第三次进攻,守卫在冷口以西约10公里白羊峪关城的官兵经数日苦战伤亡殆尽,日军突破防线,杀进关口。冷口守军随时有被日军包抄后路,形成前后夹击,难以支撑的险境,只好撤退。冷口就此落入敌手。到4月17日,迁安、滦县、丰润、遵化等县全部沦陷。而在冷口失守时,冷口当地的村民自发的行动起来,救助伤员。

原建昌营镇文化站站长朱义昌:当时有刘福山(音)、刘武(音)、还有朱玉玺(音),他们仨把这个伤员抬到黑石沟。那地方有个土洞,放到这个山洞里。采药、送饭。

更多的官兵埋骨在冷口。现在,冷口村东有一片十几亩地的苹果园,郁郁丛丛的果树长势喜人,但冷口村民叫这里“万人坑”。因为,苹果树下埋葬着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守军、当地百姓。

记者:现在战士的遗骨还在下面吗?

村民:都在下面呢,要是往下挖挖,可能还有骨头。国民军的将士、当地抗日的老百姓、死到山根上的、死到庄里的、死到庄外的都给埋这儿来了,也没留姓名,也没留纪念,什么也没留。

冷口失守在军事上引起一系列反映,直接导致喜峰口腹背受敌。(河北电台记者陈剑晨、曹力、朱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