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的突破(上):青县“搬”来个天津产业园

23.06.2014  10:50

    【编者按】

    经济如棋局,落子关键处,激活整盘棋。

    刚刚结束的全省经济形势分析暨重点建设项目调度会议强调,调结构、治污染、稳增长的最大结合点,是把一批好企业、好项目搞上去。无论是调整任务重的市县,还是调整任务轻的市县,都要通过抓好项目、好企业,优化存量,大上增量,以项目调结构,以项目稳增长。

    省委提出的“四大攻坚战”凝聚了全省共识,是河北多年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战略的深化。如何把一批好项目搞上去,把一批好企业搞上去,全力提升各类开发区的规模和水平,我省各地在积极探索。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稳增长,四大攻坚战如何“落子”》系列报道,报道一些地方在园区的突破、企业的成长、项目的培育等方面的创新做法,以期通过典型剖析,对其他地方有所启迪。

    稳增长,四大攻坚战如何“落子”①

    青县“”来个天津产业园 ——园区的突破(上)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吴艳荣、张近情 通讯员边贵成

    3年前,当青县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工业聚集区时,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副县长张永志除了高兴,内心更多的还是忐忑:竖起一块牌子、划出一片地来不难,关键是往里面装什么。工业基础薄弱的青县经济开发区,靠什么实现工业聚集?

    如今,在青县经济开发区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无中生有地“”出来了。其中,天津舜能润滑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落户,去年建成投产,总投资5.9亿元。哈尔滨星光汽车改装有限公司与天津滨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资产重组,在这里注册成立河北天汽天氿专用车公司,一期两万平方米厂房建成,8月份即可出样车……目前,落户该园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已达17家,总投资34.8亿元。

    喜人的变化,来自哪里?

    “变化来自两年前,我们借鉴了天津静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成功经验,用新思路、新模式办园区。”青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四清介绍。

    的确,青县与天津静海县只有一河之隔,静海在河的北边,青县在河的南边。七八年前,两县经济底子差不多。而如今,静海县一年的财政收入超过了100亿元,而青县只有11亿元。

    “落差这么大,关键是差在开发区上,人家的开发区发展起来了,而我们依然落后。”对这一点,青县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