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的平山县村支书张兰锁 用无私奉献让生命闪光

04.12.2014  23:13

在平山县拦道石村有这样一位村支书,他20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始终把村子的建设和乡亲们的脱贫致富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去做。他身患重病却依旧坚守在岗位上无私奉献,彰显了共产党员恪尽职守的本色。他就是好书记张兰锁。

拦道石村位于平山县的西北部,地处深山。虽然偏远,但这里却是集红色旅游、乡村体验、山水乐游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走进村庄,宛如进入画境,绵延流淌的卸甲河上一排排整齐的民居在山间错落有致的排开。在其中一家名叫“温馨家园”的家庭旅馆,我们见到了女主人卢素琴,这几年,她和乡亲们依托景区的发展发家致富了。

村民 卢素琴:没搞旅游前,我家开了五金店,一年收入就是一两万,后来搞旅游,弄这个家庭旅馆,第一年挣了三万,第二年挣了5万,今年挣了十万,我家三个孩子,现在能供的起他们了,这个都得感谢俺们村的张书记带着俺们致富,没有张书记俺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张兰锁,1993年担任拦道石村党支部书记。当时,这里是一个靠天吃饭,人均收入不足三百元的贫困农村,扳倒阻碍群众致富的“拦道石”是张兰锁最大的心愿。21年来,他就像一只领头雁,修路建桥跑项目,不断探索致富的路子,带领全村老老少少一步步走出贫困。期间村里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修建了水电站,高山蔬菜产业也在村里落了户。然而,正当村里各项事业都蒸蒸日上的时候,张兰锁却被查出了尿毒症晚期。

张兰锁爱人 许凤婷:有一天他起不来床了,硬带着他去医院做检查,做了检查说是这个病,结果他说不治,费钱费时间,然后吃点药就又去工作了,劝不回来,说啥都不听,然后我就说你把病看好才能把村里事情做完,后来好说歹说终于肯看病了。

张兰锁和家人、同事达成协议,治病可以,但不能影响他工作。治病期间,张兰锁一周需要到省人民医院做两次透析,然后回村坚持处理村务,来回320公里,他却一直坚持自己坐班车。

张兰锁:公车公车 就是公家有事用的车,我自己的事要用就不是公家的车了。

虽然身患重病,但张兰锁的心却一直系在百姓身上,谁家有事他都跑在前头,主动找上门去帮助解决。得知村民梁国云的女儿梁晓丽因为家境贫穷要辍学,张兰锁多次上门去做工作,并亲自去市里的学校帮她申请贫困生减免学费的待遇。

村民 梁国云:闺女读完大学以后现在在北京工作,可好哩!感谢张书记的坚持,没有他的坚持,俺们早就不让闺女上学了,可能她现在还跟俺们一样在深山里过一辈子,多亏张书记。

心心念念想着村子,时时刻刻惦着百姓。可这位村民心目中的好书记,在儿子眼中却是不称职的“坏父亲”。

张兰锁儿子 张雷雷:刚毕业的时候我就想着让我爸靠着关系给我找个好工作,结果他根本顾不上管我,找他他就说忙,后来我自己在村里找了个活干,到现在一直是临时工。有时候想想还是很怨他,但是看着村里的事都安排好了,他忙活一辈子都为了这个村,我也理解他了。

面对家人,张兰锁除了感谢,更多的是愧疚。

张兰锁:一直忙,也没有好好照顾他们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张兰锁因劳累曾几度晕厥在工作岗位,他的脸色现在也因透析而变得蜡黄,村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村民念给他写的一首诗

如今的张兰锁一边工作,一边等待着肾源,这片土地上已经留下了他太多的心血与感情,如果生命可以延续,他仍渴望继续为这里的百姓服务。

张兰锁:我干的都是小事,但是我觉得基层共产党员就是给群众干无数件小事,因为对于我们来说那些都是天大的事,我不后悔。

村支书,一个芝麻大的官,或者根本不能算官,可张兰锁却把它做得有声有色!身患重病的他用拼命工作拉长了生命的长度,用执著追求拓展了生命的宽度,用无私奉献让生命闪光。说他是“为乡亲操碎了心的傻支书”一点也不假,可他正是用这股子“傻劲”改善了拦道石村的贫困面貌,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正是凭着这股子“傻劲”,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老百姓心中自有天平,这天平总是向着一心为民谋利益的人;老百姓对他爱得深,是因为他对这片热土奉献太多。舍己为人,砥节奉公,张兰锁用行动诠释了当代共产党员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