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参与社会治理的切入点——红十字会参与社会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的观察与思考

30.11.2017  22: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立足发展新形势、贯彻发展新理念、满足社会治理新需求,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安排。

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积极推进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

近年来,湖北省红十字会在社区大力开展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试点、应急救护培训、人道救助等工作,在探索参与社会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积极参与社区综合治理

湖北省红十字会加强完善社区红十字人道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型基层组织。省红十字会争取省财政资金,在全省600个社区开展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试点项目,以“博爱家园”项目为载体,在社区建立红十字服务站,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社区治理与人道服务的有机统一。

湖北省红十字会将人道救助工作作为在新时期参与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关注人的生命和健康,以弱势群体为主要工作对象,以特色项目为载体,通过募集资金和物资,开展健康促进、大病救助、博爱援建、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经常性的人道救助工作,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加强。

2016年以来,湖北省红十字会瞄准社区贫困户、重度困难失智老人、贫困大学生等群体,通过募集善款实施“博爱送万家”、关爱失智老人、圆梦助学等人道品牌项目。筹集586万元,资助56669名贫困群众;筹集630万元,建设21个“博爱家园”,惠及32844名社区居民、贫困村民;发放127万元助学金,资助356名贫困大学生;发放1787万元救助金,救助589名贫困家庭白血病和先心病儿童;发放853万元救助金,救助112个人体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庭;筹集315万元善款,救助1629名重度困难失智老人。2016年,湖北省红十字会系统募集救灾款物总价值5040万元,救助15个受灾市州42000余个单位和家庭。

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队

在参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中,湖北红十字心理救援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心理救援队”)对社区心理失衡人员开展心理疏导,效果显著。

心理救援队由取得心理咨询专业证书、热爱公益事业的青年志愿者、相关领域志愿人士等从事心理服务的民间公益团体骨干组成,正式队员36人,均系统接受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专业培训。预备队员、志愿者共500余人,分布在全湖北省17个地市。

近年来,心理救援队多次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在湖北省各地社区开展心理咨询上千次,参与“五八”世界红十字日宣传活动近百场,每年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积极承担社区、学校、高危行业和人群的各类心理救援和危机干预工作。

心理救援队还参与了“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倾覆事件、湖北洪涝灾害、宜昌市当阳发电厂爆炸事故等突发事件中的现场心理救援工作,已成为湖北省红十字会系统较有影响力的志愿队之一。

参与“心防”工程建设

心理救援队是红十字会参与社会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抓手,应坚持“三个结合”,即:把心理救援队的建设发展与全省红十字会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把灾时救援和平时公益相结合,把书本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支“架构合理、专业过硬、训练有素、能力突出、行动迅速、保障有力”的全省红十字心理救援志愿服务队伍。

应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疏导与危机干预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防控社会风险、深化平安建设的大局紧密联系起来,全面参与社会治安特殊人群“心防”工程建设,参与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体”治安防控网。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力度,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心理救援队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找准方位,明确措施,积极融入社区治理,壮大志愿队伍、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湖北省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部长  王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