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河北梆子将首开本科班

24.11.2014  14:24

本报讯 (记者 王 欣) 11月21日是河北梆子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经过多年长期筹备,多方沟通协调和努力,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生源基地项目正式达成签约,双方确定将于2015年联合开办河北梆子表演、戏曲伴奏专业免学费本科班,并列入中国戏曲学院2015年招生计划。这标志着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河北梆子从此实现本科教育,掀开河北梆子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河北梆子是我省最具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剧种,在京津冀三地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曾孕育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经典剧目和著名艺术家,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乃至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剧种自身建设、艺术市场、后续人才培养等因素影响,河北梆子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谈到此次和“国戏”成功合作,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庞彦强说:“此次办河北梆子免学费本科班,将构建起我校中专、高职、本科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河北梆子优秀人才,发挥地方剧种优势,加强地方剧种建设,以及传承传统文化,推进我省文化建设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河北梆子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精英荟萃、衔接有序的优秀人才,然而近些年,河北梆子的人才建设出现了老龄化严重、青黄不接、行当不齐等问题,此次双方合作办学,借助中国戏曲学院的优势教育资源,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联合培养河北梆子本科人才,有利于培养一批本科层次的、熟悉本剧种特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代表河北梆子未来的高端艺术人才。

戏曲传统教育多注重专业本身,不太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开设河北梆子本科班,学生们除了学表演,更重要的是可以接受更规范、更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教育,成为高素质的综合性戏曲人才。”该院戏剧系副主任彭惠蘅说。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综合性国办艺术院校,建校近60年来,培养了李胜素、彭惠蘅等21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和于文华、杨志刚等一大批艺术名家,为河北乃至全国的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现有条件下,该院利用我省独特的区位优势,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展机遇,探索出与国内名校、强校合作的办学方式,为培养符合我省文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开创了一条快速迅捷而有效的途径。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