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开滦 转型发展书写新传奇

08.10.2014  17:52

      今年7月,财富世界企业500强榜单发布,开滦集团列第394位。这个已有136年历史的资源型企业已经连续三年进入这一榜单。调整结构、转型发展让百年开滦书写新的传奇。
      实施战略引领  推进企业转型
      进入新世纪后,由于资源匮乏和经济结构单一,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开滦这个资源型老企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解决好企业的发展问题,成为百年开滦第一要务。
      “开滦作为资源型老企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一煤独大’,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转型。”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这样给企业把脉、开方。
      到2007年开滦还有煤炭资源14.5亿吨,还可开采20年。但20年以后资源枯竭企业怎么办?面对这个重大问题,开滦集团党政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提出转型。
      2008年,开滦集团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制定了《开滦集团2008—2010年及“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提出“开放融入、调整转型、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战略方针,从发展战略上将企业全面引入了转型发展的轨道。
      开滦集团坚持立足企业比较优势,把握和顺应国家产业发展大势,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互动,学习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和企业成功转型的经验,形成了具有开滦特色的六大转型模式:一是从以煤为主的一元发展战略转向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多元发展战略。二是从以产量增长为导向的资源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向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科技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三是从着眼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转向融入区域经济的城企互动发展模式。四是从单区域挖潜型发展模式转向以总部经济为基础的多区域发展模式。五是从封闭式整合发展模式转向开放式横向战略合作发展模式。六是从传统粗放型管理方式转向以精细化、科学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多元发展
      在推进转型发展过程中,开滦集团牢牢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要矛盾,立足煤、延伸煤、跳出煤,实现从单纯的挖煤、洗煤,到煤化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多种业态综合发展。
      一是支柱产业向产业基础转变。把发展煤炭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一个坚实基础,实施“内挖外扩”战略,对唐山区域加大技术改造、资源挖潜力度,延长开采寿命,稳定总部经济。把增产的空间放在“外扩”上,到外埠扩张资源。
      二是煤炭生产向煤化工产业转变。把发展煤化工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一个新举措,走大型化、基地化、园区化、低碳化、循环发展的路径。目前已形成年产焦炭720万吨、焦油加工30万吨、甲醇20万吨、粗苯加氢精制20万吨的生产规模。以新能源、新材料为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甲醇车用燃料已投入示范车运行,聚甲醛、己二酸项目已经试生产并生产出了优质产品。这些项目投产后将初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格局,实现煤炭生产向煤化工产业转变。在独立煤化工企业中,开滦集团焦炭规模全省最大、产业链最长,园区循环经济综合利用水平国内领先。
      三是煤基工业向煤基服务业转变。盘活企业大量存量资产,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把现代物流作为转型发展的一个新舞台。目前已形成煤炭专业物流、物资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汽车物流、逆向物流等五大业务板块。开滦集团成为第二批国家煤炭应急承储企业,开滦曹妃甸动力煤储配基地成为第二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点。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充分发挥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优势,拓展金融服务产业规模效益,2013年金融产业收入达到2亿元,实现利润1亿元。积极培育健康服务业,利用闲置资产和富余人员,发展医疗、养老、康复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
      四是工业遗产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变。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开滦作为中国洋务运动最早的民族企业之一,拥有许多珍贵的矿山遗迹和文献。
      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建设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博览园、老唐山风情小镇、现代矿山工业示范园等三大主体工程,构建矿业文化产业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的矿业文化园区,实现工业遗产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变。利用老工业厂房改造的“中国音乐城”项目,致力于培养世界级中高端音乐人才,打造“音乐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音乐信息和工艺文化基地、中国传统音乐对外交流基地。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十佳矿业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河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等称号,纳入河北省旅游精品线路。
      五是配套装备向装备制造产业转变。把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一个新优势。由原来的以修理、配套为主,转向以研发、制造为主,开展高端产品研发,形成煤矿、煤化工、冶金、节能环保装备四大板块。
      六是废弃物利用向节能环保产业转变。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一个新成果。围绕废气、废水、废弃物综合利用三个主攻方向,形成了矿井水处理利用、矿井水余热回收利用、煤矸石建材和发电、瓦斯抽采发电、塌陷地生态环境治理五条产业链。矸石利用率达到100%,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3%,地面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100%,年综合创效达到25亿元以上。
      七是传统产业向替代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一个新动力,加大培育力度。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电子信息产业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开放创新
      整合资源高端发展
      为解决资源匮乏的瓶颈,开滦集团把内外部资源整合作为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跳出企业求发展,走出国门求发展。从2008年开始,开滦集团加快“走出去”步伐,先后在山西、内蒙古、新疆、加拿大开发煤炭资源。通过“内挖外扩”,累计可控制煤炭资源达到232亿吨。特别是加拿大的煤炭资源属我国紧缺煤种,开滦占有量达50亿吨,成为我国煤炭行业第二家走出国门开发煤炭资源的企业,大大增强了煤炭产业发展后劲。
      开滦集团还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横向战略合作。与美国考伯斯公司、加拿大德华公司、首钢、河钢、沙钢、国电、大唐等国内外著名大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成投产,实现借势借力发展。
      与此同时,开滦集团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基础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的1.5%—2%,煤化工和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占到了3%-5%。组建了开滦国家级技术中心、煤化工研发中心、煤炭开采技术研究中心、省市重点专业实验室等,组织科技人员立项攻关、研发创新。几年来,开滦集团累计投入40多亿元,开展了煤矿深部开采技术试验研究,煤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研发等,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08项;申报国家专利37项,有1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转型带来活力,开滦集团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去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910亿元,是2007年的12倍多,非煤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5%以上。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