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德艺双馨的泥人张

12.09.2014  11:21

 

在石家庄的民俗文化圈里,78岁的张智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泥人张。他自从退休之后,就和泥土打起了交道,做脸谱、捏泥人,技术精湛。就是靠着这手艺活,他资助了三十多个贫困孩子上学。今天的百姓故事,咱们就走近张智,听一听《德艺双馨的泥人张》:

走进张智的家里,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民俗陈列室,在这间不到20平米的小工作室里,各种颜色、不同大小的数十张脸谱整齐的挂满了每个角落。78岁的张智站在工作台前面,戴着眼镜,右手拿着一把大剪刀,左手拿着一个做了一半的脸谱,正在进行修剪。

张智:这叫修边,你看,这是耳朵地方,给让出来,这边就修好了。这脸谱怎么做啊,先做模子。做完了模子,在模子上边再糊纸,糊了纸,干了以后再拿下来,再修边,贴后盖,然后打腻子,再抛光,然后再画。带颜色的啊,得上一层透明漆。好几道工序,得平均好几天做一个,因为哪一步都等干。你看,糊这几层纸,起码得好几天才能干呢。
    记者:得糊几层纸啊?
    张智:这得七八层。
    记者:模子也是自己做?
    张智:多少个脸谱,就有多少个模子,这都是泥捏的。
    记者:颜色怎么来的啊?
    张智:这颜色是广告色,现在变成丙烯颜色,丙烯的防水。

张智说,他从小就是一个小戏迷。每回一见到戏台子上五颜六色的大花脸,他都会感到非常兴奋。退了休,时间充足了,他就琢磨着自己试着做脸谱。

张智:我是1994年退休,退休以后没事在家里边,为了打发时间,为了美化房间,为的是。因为93年呐,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四姨太屋里挂着大脸谱,呦,我说大脸谱装饰房间挺好看的,开始就做脸谱。我觉得画脸谱有个什么优点呢,它是有样子的,必须按着样子画,因为这是舞台上化妆的。你给走样,就不行了。脸谱吧,你看有三大名著,这是三国的,这一圈是水浒传的,这个是西游记。
    记者:您做了多少个脸谱啊?
      张智:最少得上千呗。

由于脸谱的模子是用泥土捏出来的,长时间和泥土打交道,张智又萌生了捏泥人的想法,既不浪费泥土,取材又方便。在他的工作室里,就满满当当摆放着600多个泥人。

张智:这个《百万雄师过大江》群塑,是四组呢,有一组有小样子,这三组是我自己设计的,加起来一百个人物,断断续续捏了3年。第一组是支援前线,你看,老头推着小车,送军粮。妇女挑着担子,大马车赶着,抬担架的,这一组都有,这叫支前。第二组是行军、渡江、祝捷。这是祝捷,腰鼓、秧歌、耍狮子,你看,这站着老百姓。

脸谱画地生动形象,泥人做的栩栩如生,张智也被大家尊称为“泥人张”。同时,就是靠着脸谱、泥人这些小东西,泥人张做了很多大事。从1998年开始,他就资助着那些上不起学的贫困孩子们。他说,看着这些孩子,他心疼。

张智:1998年1月7号,石家庄日报,爱心传递栏目里边,登了行唐县十个孩子,一个付伟,他是爹死娘嫁人,他没跟着走,自己在家自己过。第二天我就给他往学校里寄了钱,寄得衣服,还写了一封信。
    记者:给他寄了多少钱?
      张智:寄200。说的心里怪难受的,每回说到这就不好受了。每一个孩子,如果我能去的,那我就去看他们。不是我有钱,我刚退休是570块钱,你阿姨上班呢,没退休,但是比我这570块钱还少,而且我儿子上大学,我这还得资助学生,所以我怎么办呢。开始卖饼干,卖饼干不好卖了,挖野菜去,拾玉米去,这一秋天拾好几百斤玉米,都卖了,给孩子们花。然后又到各家修锅补盆去,这好几年,卖脸谱、卖泥人,就这么挣钱。

16年了,张智资助了32个孩子,到底给孩子们花了多少钱,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他说,不是他记忆力不好,而是根本没有必要记,孩子们能有出息就行。有时候,孩子们的一句感谢都让他觉得很欣慰。

张智:现在有个在石家庄的孩子,逢年过节准看我来,看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我说你那时候正穷呢,我没怎么帮助你,他说,你就是给我一分钱,接到你老人家这心意了,我就得领这个情。还有一个孩子,参加工作以后,给我寄了500块钱来,他说这是我孝敬您老人家的。不管多少,他有这心意,寄来了,我高兴。

如今,78岁的张智每天还在跟脸谱、泥人打着交道,他说,虽然忙活了点,但是这样的生活让他觉得充实而有意义。(河北电台记者龚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