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好民警——冯贵柱

20.11.2015  10:35

太行山峰峦叠嶂,风景秀丽。在它的脚下有一个山村叫做北水峪。今年3月份,冯贵柱受命到赞皇县进行农村面貌提升工作,进到北水峪后看到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

眼前的环境并不是冯贵柱遇到的最大难题,他的大难题在于村民对他的质疑和不支持。

耿彦军是村里的苗木专家,驻村第一天,冯贵柱就找到他了解村里的情况,没想到得到的却是这样的质疑。

面对着村民们的不理解,冯贵柱带着工作组在村里扎下根来。当时正值三月,冯贵柱首先着手村里的植树绿化工作。他亲自到田间地头植树,将荒山植土开垦出400余亩梯田用以种植玉米、花生等农作物。

冯贵柱吃住在村,为了更深切的了解民情,他转过猪圈,进过鸡棚,街头巷尾的青石凳上经常会有他的身影,村民们一开始不知道,这个穿着朴素的外乡人就是人们口中那个,搞建设的“大官”。

经过了解,村民们亟待解决的是河道整治、小学改造等问题。北水峪村有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将村子分为东西两半,如今河道已经干涸,河里成了垃圾的世界,甚至有村民将牛养在河道里。脏乱还是其次,最困扰村民的就是出行问题。

村小学位于河西岸,每到雨季,河东的孩子上学放学必须要蹚水过去,很不安全。冯贵柱想首先要解决这条河的问题,但是说起来容易,要真的改造一条河道谈何容易。

冯贵柱驻村改造时带来了市交管局30万元的帮扶资金,这笔钱很快落实并投入使用,但是要想让北水峪旧貌换新颜,这些钱是远远不够的,冯贵柱开始为了北水峪奔走。

今年5月,冯贵柱开始了对这条河的改造工作,清理河道,修筑护栏,并且在河道上建起了四座连接东西两岸的小桥,孩子们再也不用蹚水过沟的上学了。

上学方便了,孩子们的教室和学习环境又成了冯贵柱的心病。

冯贵柱找到社会爱心企业,募集助学金,彻底改变了孩子们的上学环境。

在改建学校的同时,冯贵柱已经开始了对全村面貌提升的改造,原来泥泞狭窄的道路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边破败的墙屋,被翻新改造,绘上了精美又有本地特色的墙画。路边还种上了绿色植被,安装了路灯。几个月的时间,北水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耿彦军都看在眼里,他最开始的质疑全部化为了佩服。

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路好走了,耿彦军的生意也跟着好了起来。

冯贵柱立志要把北水峪改造成一个全新的北水峪,不仅要改还要切实从村民利益出发去改。他们找来专业打井队,以最优惠的价格为村民打井,解决了村民们用水难的问题。旱厕改造,让村民告别了厕所里苍蝇漫天的日子。建造民俗迎宾园,留住北水峪的历史和风俗。

在这次改造中,赵树增深切体会到了工作组一切为民的诚心。他的房子位于半山腰,是离村中心最远的一处房子,因为偏僻,他家用电一直是个大难题。

工作组来了之后,彻底改造电线线路,解决了村民用电高峰跳闸的问题,就算是老赵这样的偏远户,也不再为了用电问题烦恼了。

没人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北水峪已经不再是那个破落的北水峪。更没人想到,北水峪不是唯一一个因为冯贵柱而改变的村子。

2014年初,农村面貌“双提升”工作刚开始,冯贵柱作为交管局驻矿区横南社区工作组组长,已经和组员进驻横南,用8个月时间将横南改颜换貌。

这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以前叫做八米街,现在它有一个新名字叫做警民街,这是村民为了感谢驻村工作组帮他们建设家园特意命名的。

驻村改造规程中冯贵柱没有只把目光停在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上,他还关注到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将矿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花传承发扬下去。

王宝元是拉花世家,他万万没有想到拉花会有如今的辉煌。

冯贵柱说,虽然不在这里驻村但是有时间他还是会回来看看,村里有需要他的地方他义不容辞。横南的改造已经比较成熟,如今最让冯贵柱挂心的还是北水峪的改造工作。

冯贵柱的父亲是老红军,从小父亲灌输给他的信念就是不能对不起人民。当警察后唯一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在驻村工作期间,除了搞好农村建设,他还多次慰问帮助贫困家庭,资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在近30年的工作中,他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父亲,对警徽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