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里话“升级”

13.04.2017  15:32

  □记者 贾海丽 王渊

  一艘满载武器的鬼子包运船进入淀区深处,雁翎队小队员们躲在芦苇荡里,眼睛瞄着“大抬杆”的信口,眨都不敢眨一下,突然砰的一声,负责瞭望的鬼子一头栽进水里……

  “不错!再来一次!”导演对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竖起了大拇指。

  这不是抗战剧的拍摄片场,而是白洋淀文化苑打造的“升级版”实景演出《雁翎队痛打包运船》的排练现场。

  4月12日下午3点半,记者来到白洋淀文化苑,正赶上这一幕在紧张排练。看着排练紧锣密鼓进展顺利,白洋淀文化苑总经理周双全黝黑的脸庞上泛起了笑容。

  “这十余天来忙得脚不沾地。”周双全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后,他们自我加压、主动谋划,“软硬兼施”打造白洋淀5A景区“升级版”。“白洋淀旅游一直缺乏叫得响的实景演出品牌,我们这次斥资400万元,专门从横店影视城请来专业导演、演员,从剧本到设备、服装、道具全面升级,目前正在紧张地排练,五一就对游客免费开放。

  “不仅如此,我们还投资修葺改造了康熙水围行宫、沛恩寺,在世界名荷园668种荷花基础上,新引进了十几种名贵荷花品种,并与驴妈妈、携程等网站合作提升景区智慧旅游水平,成立专业促销团队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周双全连珠炮似地说起白洋淀文化苑的一系列大动作,眼里满是憧憬。

  白洋淀文化苑只是安新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打造白洋淀旅游“升级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白洋淀也曾遭遇“成长的烦恼”。部分渔民为追求经济效益,淀区网箱、网栏养殖逐渐增多,养殖密度增大,给白洋淀水体生态环境带来沉重负荷。另外,白洋淀水区村每天产生的垃圾和生活污水大都直排入淀,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据白洋淀湿地保护管理处主任刘东臣介绍,安新县举全县之力,大力加强淀区环境改造,实施了淀区清网、清障、船只整治、生态涵养等13项重点工程,共清理水产养殖面积11840亩,建设污水处理站149座,铺设污水管网383公里,淘汰水洗企业27家,建成两座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营。目前,白洋淀的重点保护区域如烧车淀、大麦淀等主要核心区,水质基本能保持在Ⅲ、Ⅳ类标准。

  从白洋淀文化苑出来,记者坐上船工王建其的快艇入淀探访。王师傅边开船边指给记者看,如今每个白洋淀水区村都建了污水处理设施,通过铺设管道,将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收集起来,采用先进工艺进行集中处理后再流入淀里,淀区水质大幅改善。“我住在大张村,我们村出行都得坐船,原来航道里有许多围栏围网,很不方便,现在水面不仅宽了,水也清了,我看着心里都舒坦。

  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联合公布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白洋淀列为全国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安新县将白洋淀保护作为全县发展的“一号工程”,制定了“天蓝、水清、苇绿、荷红、村美、人幸福的秀美大景区”总目标,并以景区整改提档、产品转型升级为抓手,强势推进白洋淀旅游业整体上档升级。去年该县共接待游客213.77万人次,同比增长38.83%,实现旅游收入17.21亿元,同比增长118.26%。

  “白洋淀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航道宽阔了,水质变清了,鱼虾鸟多了,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白洋淀的明天将会更美好。”王建其感慨地说。

  白墙灰瓦的民居依水而立,鸥鸟飞舞欢歌,傍晚的白洋淀如同一幅清新优美的水墨画。一幅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美好蓝图在安新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