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白求恩医疗女兵方队背后的故事

05.09.2015  13:06

白求恩医疗方队:站出英姿 请祖国检阅

在昨天的阅兵式上,有一个方队格外引人关注,它是整个阅兵方阵中唯一一个女兵方队,也是唯一一个由院校抽组、以外国人名命名的方队,它,就是白求恩医疗方队。这个方队的女兵都是来自位于石家庄的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这个方队为什么能够代表三军女兵接受检阅?她们是如何进行生活、训练的?记者走进阅兵村,为您探寻女兵方队背后的故事。

作为胜利日阅兵的压轴方队,白求恩医疗方队300多名女兵身着三军戎装、斜挎单兵急救包,以装备方队的形式亮相天安门,接受检阅,瞬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支女兵方队就来自于石家庄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曾先后参加1984年、1999年和2009年的国庆大阅兵。在今年我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这所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学校,再次光荣地接到阅兵任务。

6月初,学校紧急选拔320多名女学员、女战士组成白求恩医疗方队,进驻阅兵训练基地,开始了为期3个多月的训练。由于今年白求恩医疗方队将以乘车方式参加阅兵,站军姿成了女兵们最主要的训练内容。夏季炎热,气温常常在30多摄氏度,训练场上的地面温度更是达到50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中,女兵们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皮靴、衬衣常常被汗水浸透,靴子里甚至可以倒出水来。三个月的训练中,方队里有不少人得了严重的湿疹。

站军姿,是最挑战耐力极限的动作。为了让神情自然,她们咬着筷子提拉面部肌肉;为了练让眼神坚毅,她们迎着阳光坚持40秒不眨眼睛。

站在车上接受检阅,似乎比踢正步容易的多。但看似简单的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困难。

为了让女兵们更快找到控制重心的感觉,教官们在女兵身后增加了一个隐蔽的支撑。

正是这些艰苦的训练,让女兵们在阅兵场上实现了完美的人车结合,展现了中国女兵的风采。

而在此次女兵方队装备车型中,有高机动急救车和高机动运输车。高机动急救车内配有呼吸机、心肺复苏机、担架以及急救箱,超过很多外军同类装备车辆水平。

在阅兵装备中,除了车辆之外的另一个亮点是女兵肩背的单兵急救包,这款急救包看似小巧,但功能俱全。

从急救包,到运输车,阅兵式上女兵方队每一个亮相的新型装备,都代表了我军卫勤部队在战场上快速抢救、快速护送、快速救治能力与实力的快速提升。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白求恩精神再次得到发扬光大

经过紧张而又艰苦的训练,白求恩医疗方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就在女兵们英姿飒爽地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在距北京几百公里之外的石家庄,女兵的战友们——近2000名师生在学校里的白求恩会堂,通过电视直播集体观看了他们的精彩表演。

白求恩医疗方队,是这次阅兵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白求恩医疗方队总共268人,全部来自位于石家庄中山路的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当女兵们走过天安门的那一刻,全场沸腾了。

当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的师生看到自己的战友出现在阅兵车上的画面时,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的杨冰倩告诉记者,直播画面中,空军特写中间那位英姿飒爽的女兵正是她的好友刘燕凯,而刘燕凯能成功站在女兵方队里,经历了一波三折。更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的学员昂新松说,看到她们英姿飒爽的那一刻,他想到更多的是他们几个月艰苦的训练。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教授张国英曾经参加过1984年和1999年国庆阅兵,她此次原本有机会担任领队再次上场,但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遗憾放弃。当她看到自己的学生站在收阅车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前身是1939年9月18日由白求恩参与创建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抗战期间,学校师生坚持“边教学、边战斗、边救治”,参加百团大战、反“扫荡”等战役战斗百余次,向抗日战场输送1500余名医务人才,近百名师生牺牲在抗日战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组建女兵方队先后三次参加国庆首都阅兵。如今,学校第四次抽组人员组建白求恩医疗方队参加首都阅兵。也是白求恩精神的再次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