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 为慢病管理插上信息化“翅膀” ——“智云慢病大数据中心启动会暨媒体发布会”侧记

18.10.2019  14:50

  慢性病,也称非传染性疾病(NCDs),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有数据表明,我国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造成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

  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当下,对慢病患者的有效治疗及管理成效决定了健康中国实现的质量与速度。10月16日,“智云慢病大数据中心启动会暨媒体发布会”在京召开,智云健康宣布联合中电数据、中华医学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等单位成立“智云慢病大数据中心”,针对目前我国在慢病管理领域存在的“痛点”,开出信息化“处方”。

   慢病管理效果如何 让数据“说话”

  众所周知,慢病最重要的环节在管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表示:“慢病需要管理,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慢病治疗的防和治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目前医院内的治疗与后续患者健康管理、基层防控等还没有连在一起形成闭环,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慢病大数据中心的成立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那么,以“互联网+医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能为我国的慢性疾病管理带来哪些助力?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朱大龙分析,大数据中心成立后,提供的数据能够为决策系统和临床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

  北京市发改委医保办、北京市原医保处处长王友学也指出,大数据中心未来可以把过去慢病管理的要求具体化,并形成新的抓手。如果通过大数据能够找到更明确的慢病患者,并了解到这些患者的人数、治疗情况、取得效果等数据,将会非常有价值。

  对于大数据中心的具体运作,智云健康创始人匡明表示:“慢病大数据中心将开发并制定基于中国境内流行病学及人口分布的,与慢性疾病相关的临床研究与诊疗数据使用规范与行业标准,建立并不断完善慢病大数据库;多方联合开发基于区域需求的医疗信息化平台,对接区域的医保系统及区域内所有医院的系统,并获得相应的医疗信息化源数据。另外还要建立慢病专病临床研究数据标准。”

  对于慢病大数据中心成立的必要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大数据办公室主任曾良怀表示:“有效的慢病管理对于患者相关数据的需求非常迫切,但目前规范的、标准化的数据还比较少,慢病大数据中心的成立为慢病管理的探索指明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进一步解释道,加强慢病管理重点是要科学有效的应用相关大数据,但目前行业内很多数据来源不同、标准不同。只有在行业标准化的基础上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并进行精细化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实现对慢病的科学有效指导。

   打通慢病数据管理壁垒 指导疾病科学诊治

  事实上,打通慢病行业大数据壁垒,不仅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目前医疗行业发展面临数据孤岛、信息非标准等现状亟待打破的需求使然。

  大数据中心的成立初衷正基于此。匡明表示,行业内众多的医疗数据大多不互通,即使打通,数据收集标准不一,难以真正发挥价值。智云健康作为行业领头企业,在慢病管理领域有着较深的积累,希望联合行业内权威机构,共同建立和完善慢病大数据标准,并推进其应用。

  智云健康作为此次大数据中心的发起方和主要承办方,致力于构建整个慢病生态体系。智云健康从早期的糖尿病管理起步,逐步和医院合作,打通院内院外诊疗一体化,已摸索出了一条由糖尿病单病种管理到全慢病管理的长线模式。其SaaS系统已经铺设约1500家医院,每年处理的数据量条数在10亿级别左右,服务用户超过了2000万人。

  强强联合更成为突破行业桎梏的不二法门。据匡明介绍,智云健康将会作为慢病大数据的输入方和输出方,收集、记录、处理慢病大数据,而中电数据作为“国家队”,将会是整个数据处理中规则制定者和合规方,中华医学会则能够提供直接性的临床指导,医保局进行政策方向性指导,多方优势互补,为数据融合、临床决策支持、健康医疗应用生态发展做出贡献。

  数据安全是数据应用中最大的隐忧。对此,中电数据董事长李世锋表示,大数据如何服务于慢病,及它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恰恰要求通过试点工程来探索。中电数据3年多来一直在从事相关工作,把多家医院数据汇聚,从技术归一化到业务归一化做了治理,目前从医院拿到的临床数据已经具备了安全性和应用价值。

  据悉,目前,大数据的应用已横跨药企、保险、智慧应用、科研等四个维度,那么如何让数据发挥最大效能,李世锋表示:“一是构建全息数字人,就是把人数字化,包括基因数据、临床数据、行为数据三个维度,再基于健康模型构建智能健康档案;第二,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工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同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让数据在慢病管理上发挥它最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