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画家陈承齐一年绘制井陉《万人坑》

01.07.2015  13:36

 

 

5米宽2.55米高的画面上有100多个人物让观者不禁驻足细看

用画笔来记录这段历史,这是我们每个艺术家的责任和良心。”昨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石家庄画院作品展”在石家庄美术馆开展,展出石家庄画院十余位画家的油画、国画和雕塑等百余幅作品,参展老画家陈承齐如是说。展览展至8月中旬,免费向公众开放。

□本报记者 黄蓥

幕后:为该展览准备了30年

今年初石家庄画院画家到太行山革命老区深入生活,石家庄画院名誉院长、69岁的陈承齐透露,“其间我们跟百姓同吃同住,为创作收集了大量形象。

陈承齐表示,为这次展览石家庄画院准备了30年,他说:“画院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主旋律创作,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30年来创作了诸多反映抗战的作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拿出这个展览,绝大多数作品参加过全国大展,亮相过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他透露石家庄画院已经接到多方邀请,“展览部分作品将亮相全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美展,还有一些作品将走出国门,在俄罗斯和加拿大展出。

亮点:老画家用时一年绘制井陉《万人坑

记者昨天在石家庄美术馆看到,此次画展题材主要是发生在石家庄的抗战大事件,每幅画作都是历史见证和历史记录。其中陈承齐的新作5米宽2.55米高的《万人坑》格外引人注目。很多参观者路过这幅画作时都会驻足细看,有些中小学生看后问家长:“什么是万人坑?

井陉矿区有百余年近现代开采煤炭的历史,从1899年起中外黑暗势力,尤其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残酷压榨矿工,夺去了4.6万矿工的生命,形成了井陉矿区万人坑。陈承齐透露去年他开始筹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新作,“此前我把河北重大历史事件画得差不多了,后来想到井陉的‘万人坑’。”为此他奔赴井陉、大同和阳泉矿区,跟矿工聊天,搜集人物肖像等各类素材,之后反复构思、绘制草图,再到成画用时整一年:“全画有100多个人物,画面反映的是矿上鸣笛预示矿难发生,十里八乡的人们拼命往矿上跑去寻找亲人……我创作时也很激动,希望尽量把情感的东西画出来。”陈承齐透露,他创作反映抗战题材的作品目的只有一个:“告诉我们的后代不能忘记这段历史。”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陈承齐的180多幅画作将在太原展出。

新意:80后画家眼中的抗战

记者昨天了解到,此次展览也展出了石家庄画院新生代的作品,参展画家都是80后,最小的出生于1988年。对此陈承齐说,目前画院处于新老交替的时期,青年画家都参与了年初的深入老区采风活动,并创作了一批反映抗战的画作。譬如段静媛的《山之韵——记狼牙山》、李涛的《追寻——太行山的抗战老兵》、鲁雅娴的《抗战指挥所——邓小平故居》、邵永康的《光荣——永不褪色》、王龙的《国·家·难》、王钊的《母亲送儿打东洋》以及高君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等。陈承齐透露这也是石家庄画院青年画家首次集体亮相:“他们的画作虽然稚嫩,但都是‘潜力股’。

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