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玲:用点滴善行构筑当代河北的精神高地

02.03.2015  13:43

     近年来,全省各地“善行河北”活动异彩纷呈,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示范,群众团体踊跃参加,人民群众热情参与,各类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常态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向善乐善氛围日益浓厚,持续形成了善意浓浓、善心涌动、善行如潮、善曲高奏、善果累累的生动局面。(河北日报2月25日电)

    从90后“最美农民工”王俊旺拼死控车的感动,到涞源农民卢伟冒死拦火车的壮举,从高淑珍的“爱心小院”到刘洪安的“诚信油条”,都是“善行河北”涌现出的燕赵好儿女,她们虽然身份不同,却共同用自己的汗水、泪水乃至生命书写一个名字叫“善行河北”,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的内涵。正是“善行河北”的强大力量将她们汇集,将个人道德力量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为社会价值认同的道德洪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一个个“点赞”之后传递,在一个个“朋友圈”内共享。

    燕赵大地从不乏仁人志士,从这里走出了“壮士一去不复返”的爱国勇士荆轲,走出过英勇抗击日寇,血染沙场的狼牙山五壮士……如今这种向上的正能量已经渗透于燕赵儿女的精神基因之中,成为支撑建设“全面小康、富裕殷实、山清水秀”河北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人的选择是偶然,也是必然,但绝不是一时冲动的激情,而是源于日常行为的累积和精神本质,只有当善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才能有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只有根植于内心的道德坚守才能构建社会的大爱厚土。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转化为社会群体的价值认同,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与奉行,模范的“标杆”作用只有传递放大才能引发“群体效应”,我们每一位公民用身体力行的实践才能培育善良种子发芽的一片沃土。

    时下,总有一些人看不起“芝麻点小事”,而且有时还会对身处的社会环境心生报怨,殊不知,任何美好环境的营造都取决于每个人的嘉言懿行。先秦思想家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古人尚且懂得积少成多,由小及大的道理,何况今人。是啊,一个人的能力或有大小,但只要心存善念,坚持从身边小事做起,就能积小善为大善,变小德为大德,这也正是“善行河北”从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升级为常态化制度的真正目的所在,以榜样的力量扶正祛邪,以制度的威力惩恶扬善,焕发更多民众的道德热情,从而形成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共识。

    培育“善行河北”的大爱沃土,不仅需要政府与社会的表彰与弘扬,还需要全媒体的关注与传播,更需要每一位公民从自身做起、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的坚守道德,唯有如此,才能让“善行河北”的精神符号在一代代的燕赵儿女的血液中传承,才能共同构筑起当代河北的精神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