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储蓄仍占资产6成 理财投资仍太“胆小”

13.02.2015  16:15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近日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对重庆居民的投资理财消费做了个“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去年4季度,重庆居民认为的最合算的投资中,“基金、理财产品”居首位,占据45%左右。其次是“人寿保险”、“实业投资”、“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在7%~15%左右。不过在实际的金融资产分布中,情况则“大相径庭”,银行储蓄却牢牢占据了头把交椅,占据达64.75%,而银行理财产品则占据30%多的水平。

  对此,嘉丰瑞德理财师分析认为,该报告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首先,重庆是国内比较“接地气”的城市,其消费偏好其实在某种程度也反映了国内、内地居民的很多真实想法和作法。其次,国内、内地居民的投资理财观念仍需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

  对于银行储蓄,其实只是一种稳定,但只是最低收益的投资方式。目前,银行活期仅0.35%的利息收益,一年期定存也仅是2.75%的利息收益,二年期的定存是3.35%,三年期的定存是4%。大部分家庭应该都是选择活期或者一年的定期。因此,每年的收益其实是非常之少的。

  而相对于沿海城市的居民来说,理财的理念无疑则更为多元化和开放。如嘉丰瑞德所在地的上海,炒股的比例在居民中极高,其他金融产品的配置比例也更多。当然也不一定说炒股是好,但至少也是一种具体的投资“动作”。而不仅是放置在银行“吃利息”,那样,利息终究是赶不上物价的涨幅的,资产迟早会相对“缩水”。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到,居民在“认为”的投资方式,跟具体的行动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区别,原因恐怕是多方面的,其中理财的理念问题、害怕投资失败,投资习惯可能是占据得比较多的因素。

  有没有一些投资也较为稳定,收益也较高的方式?的确是有的。比如,最简单的即是余额宝,每年可享受4%左右的年化收益,至少比银行活期要高出几倍。这实际对居民来说就是最简单的投资之一了。

  当然也有一些更高收益的投资方式,比如股票、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等。其中股票风险比较大,可谨慎选择;此外,ETF基金风险稍小,但投资门槛对资金量有一定要求;剩下的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则可能是对工薪阶层、中产家庭来说是比较适合的,像宜盛财富宜盛宝只需要10万元即可配置,12个月投资期限的收益率是10%起,一年投资10万,拿11万收益,至少从账面来看还是相当划算的。

  综合来看,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对于任何投资理财来说,假如不去行动,实际是等于让财富“坐以待毙”。另外这还有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即不去投资,等于损失了做投资拿到的那部分钱的收益。从这方面来看,国内居民实际储蓄率过高的理财投资方式仍需更多的加以改变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