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气象专家分析雾霾成因

18.12.2016  08:34

从昨天开始,我市受到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雾霾过程,根据预测本次雾霾过程将波及京津冀周边6省市,据市气象专家介绍,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其发生发展的诱因。

为了控制污染严重的势头,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11月18日我市启动了“利剑斩污”行动,此次行动的力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为什么采取了这么严厉的措施和行动,我市的大气污染还是这么严重呢?这个行动到底有多大效果呢?

首先,机动车的单双号限行,这个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上议论最多的一个措施,我们从这个监测数据上来看,跟机动车排放密切相关的一个指标,比如说氮氧化物,它的浓度在限行前后相比,一氧化氮的浓度降低了29%,氮氧化物是降低了18%,所以机动车的限行减排措施是有一定效果的;其次,利剑斩污行动所带来的环境效益被由于采暖期燃煤量的增加给抵消掉了,这可以通过我们的监测数据反映出来,比如说,二氧化硫的浓度反而增加了49%,一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20%,PM2.5的浓度增加了16%,所以说以煤炭为主的这种能源结构是影响我市大气质量的主要问题;第三就是经过几次重污染过程,我们发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经到了联防联控的阶段,比方说北京,虽然说它城区里几乎没有重污染企业了,但是重污染过程过来的时候,它也不能独善其身,我们国家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定要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来进行总体的把握、整体的设计和统筹协调;第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我们现在空气质量的改善,还需要付出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艰巨的努力,现在大气污染有一些成因我们已经比较清楚了,但是还有一些成因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这个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如何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如何协调发展,如何保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得到改善,如何在改善民生、改善环境以及发展经济之间,这种关系也是我们各级政府应该重点关注的事情;第五就是大气环境质量是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污染的贡献者,同时也是污染的受害者,所以我觉得今后我们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我们每个公民的环境意识,和整个社会的环境认知度,使保护环境、减少排放成为我们公民的自觉行为。

面对持续的重污染天气,环保专家和气象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减少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