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綬琯院士与中国当代天文学

13.04.2015  16:34
主  讲  人  : 孙小淳        教授

活动时间: 04月16日14时30分       

地            点  : 校会议中心报告厅

讲座内容:

本讲座是《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系列讲座之二。

王绶琯(1923年生于福州),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1943年在重庆毕业于马尾海军学校,1945年赴英国留学,1950年改攻天文,入伦敦大学天文台进行研究工作,1953年回国。先后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台、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台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开创中国的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并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推进。对提高中国时号精度、推动天体测量学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成功地研制出多种射电天文设备和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

报告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王院士的刻苦求学经历和学术成长道路,而且通俗地铨释了他卓越的科学贡献,深刻揭示了老科学家感人至深的精神世界。

主讲人介绍:

孙小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学史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天文学史, 科学史,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

1980.9—1984.7 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学天体物理专业理学学士,1984.7—1986.9 助教,1986.9—1989.12 南京大学天文系天文学史理学硕士,1989.12—1991.12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1992.1—1993.12 荷兰皇家科学院分子与原子物理研究所、阿姆斯特丹大学天文系、莱顿大学汉学系天文学史理学博士,1993.12—1994.12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研,1995.1—1995.10 荷兰皇家科学院博士后,1995.11— 1999.7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1999.8—2003.4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2003.12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百人计划”学者,2007-2012 德国马普学会-中国科学院科学史伙伴小组组长。

报告人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亲历亲为者,通过实物采集、口述访谈、录音录像等方法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并将这些反映王綬琯院士学术成长的各方面资料保存整理,以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

发布时间:2015-04-13 14: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