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由“反季节植树”说起
2014年9月9日,在南京建邺区青奥村附近的邺城路、江东南路,数名工人正冒着烈日把路两边枯死的大树挖出,离到路边,堆放一起。然后把树干锯成数段装车运走。死掉的大树直径在二三十厘米,高约五六米,树干和树根部还裹着防晒绳子。一名工人质疑说,完全是反季节栽植造成的。(9月10日央广网)
反季节的事,我们现在做得不少——诸如反季节蔬菜,热天的空调开得如冬天,冬天又如夏天。反季节是技术发展造就的,满足了人的一些需求,却也带来了一定的负效应——反季节蔬菜虽看上去鲜嫩,口感却差之甚远;反季节的室温满足了人的身体感受,却也带来了能源的大量消耗。在自然规律面前,反季节有时并不代表“与天斗”的胜利,恰恰说明是人的行为中有着一股狂妄与虚荣。
反季节植树,短平快,看上去青枝绿叶,美化了道路,甚至造就了“某某速度”。可那种反季节往往是要承受代价的:一来,反季节植树成本颇高。要想在炎炎夏日让移栽的树成活,非得有特别的举措不可,成本可想而知。二来,成功率低。反季节虽有一定的技术支撑,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青奥村边道路枯死的绿化树就是好的例证。
无论是植树,还是其他工程,少做反季节、反客观规律的事。一则,决策要有科学依据,少些狂妄,要有一份敬畏之心,少些赌徒心态。二则,少些急功近利的思维,不要只讲了“面子”而无视“里子”。三则,要有一份自信力。修好了一条路,路边缺了几棵树,表面上看去是有些不完美。但是,工期的延长并不会掩盖整条路的出彩。我们要向世人展示最好的一面,但不要为了展示而展示,要有一份自信力,不要为了一时的虚荣而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做些“拍脑袋”的事来。
青奥村附近路边的枯树,可以挖掉重新补上,但它警示世人——“反季节植树”当刹车,发展有时也要多一点耐心,不要只为了速度而牺牲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