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王子村探访华北人民政府旧址 村民忆干群鱼水情

01.10.2014  10:23

    中新河北网石家庄电(陈林 沈梦杭 倶凝搏)革命老区平山县王子村,一个相传千年前有村民被封“潞王”而得名的普通山村,却因60多年前成为被誉为“共和国雏形”的华北人民政府所在地而蜚声中外。

    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中新网记者走进这个小村庄,在长满青苔的砖瓦房间追寻先辈难忘足迹,聆听村民讲述那段岁月中的干群“鱼水”深情。

    1947年石家庄解放后,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1948年春,刘少奇向中央提议两区合并,组建华北区。5月9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和华北军区正式成立。8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

    曾在晋察冀边区政府工作过的马永顺撰文表示,他亲历了华北人民政府在空袭中诞生的情景。8月7日至19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电影院举行。大会选出的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平山王子村举行。在此期间,多次遭到空袭。

    1948年9月20日至24日,华北人民政府第一次委员会在平山县王子村召开,选举董必武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薄一波、蓝公武、杨秀峰为副主席。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开始工作。

    “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开会,是在我家的南房,选出了(华北)政府主席董必武。”77岁的村民李保妮说,当时他只有10岁,是儿童团员,“父亲和叔叔很早就参加了革命”。

    李保妮和伙伴趴在房顶看到,屋内的长桌旁坐满了人,大家在热烈讨论着,有时还会举手表决。而院子周围和村里都是军人,晚上还点汽灯照明。“岗哨都认识我,也没有制止,只是让别说话。

    记者漫步在曲折的村中小巷,每走几步就会不由停下脚步,被古院落门前的标志牌所吸引。“华北人民政府所在地”、“董必武原居住地”……历经一甲子风雨,这些始建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的青砖老房多已破旧,却成为那段峥嵘岁月的无声见证。

    “他们从不给村民添麻烦,当时每人身上几乎都有针线包,自己种地种菜。时常会帮村民扫院、挑水,还送菜。”李保妮说,当时全村有500多户,华北人民政府机关多借住在村民的房子,同村民结下深厚情谊。“村里几乎都住满了,再后来住不下,开始到附近村找房子。

    在王子村,几乎每个上了年纪的村民,都能随口说出一两段当年干群鱼水深情的小故事,有的是亲身所见,更多的则是一代代间的口口相传。

    村民崔建军说,解放前董必武居住在家中另一处院落,爷爷得了肺病后家里非常着急,董必武得知后写了一个纸条让送到附近的部队医院。“看到纸条的落款是‘必武’,村民才知道他们平时嘴里的“老董”就是政府主席董必武。”

    “他们都很平易近人,见到村民挑粮会主动让路。”崔建军说,直到董老离开村庄60多年后,他的一位孩子还特意来这里看望了他们。“很感动,没想到这么多年了,领导人的后代还会记着这份情谊。

    王子村的村干部马建理说,成立华北政府时,爷爷把家里最好的8间正房腾出来让给政府工作人员居住和办公,当时的水利部就在他家。“父辈们常说,一年后离开时,还把住过的屋子里里外外重新打扫了一遍。

    在王子村小学,马建理告诉记者,这里曾培训过来自各地的许多解放区干部,他们培训完后就开赴到新解放的地区,成为“南下干部”。

    毛泽东在1949年10月27日撤销华北人民政府的命令中指出:“中央人民政府的许多机构,应以华北人民政府所属有关机构迅速建立起来。“10月31日,华北人民政府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移交会议举行”至此,存在了13个月的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撤销。

    西柏坡纪念馆馆长助理、研究馆员赵福山说,晋察冀和晋冀鲁豫合并后成立的华北人民政府,由于紧邻当时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一方面承担了一部分中央的职能,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另一方面要为组建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尝试和准备,为新中国建立民主、高效、科学的政府工作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赵福山说,解放前夕,中共领袖在王子村、西柏坡等地留下了很多故事,包括毛主席教农民种水稻,朱德帮当地百姓拉耧,董必武夫妇帮房东的孩子捡回一条命等等,当地百姓至今耳熟能详,也将一代代口口相传。

    石家庄市委党校副教授孔令春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鱼水论”是在延安时期,他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永远也离不开水!”多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