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狗肉节的舆论风暴:过激护狗带来情绪反弹

23.06.2014  11:07

  6月21日傍晚,玉林传统的“狗肉一条街”江滨路上,一名商户在门前打出横幅,路人纷纷驻足拍照。本报记者谢洋摄

  “除了世界杯,现在没有什么新闻比‘玉林荔枝狗肉节’更热了!”6月21日傍晚,在热闹的广西玉林市江滨路旁,玉林市民陈先生感慨地说。

  玉林位于两广交界,是南方的一座三线城市,而当地在夏至吃狗肉、啖荔枝的风俗让其一跃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各路媒体记者、护狗志愿者纷至沓来,把玉林推入舆论漩涡。

  玉林人觉得吃狗肉是祖辈传下的风俗,既没犯法也没影响别人;护狗者认为猫狗等是伴侣动物,吃狗不仅不文明,且来源可疑,背后或存在盗贩杀狗的黑色产业链。舆论风暴中的玉林会作出妥协吗?当地的吃狗之风会因外界压力而消减吗?

   压力之下的敌意

  垌口市场是玉林市区最集中的狗肉零售市场,有20多个铺位常年销售狗肉。夏至前夕,中国青年报记者来到垌口市场的一家狗肉摊前,一听到记者开口讲普通话,摊主立刻投来异样的目光,周围的狗肉商贩也纷纷怒目相向。

  “他们(志愿者)天天都来干扰我们做生意,今天还来这里拜呢!”原来,6月18日上午,一些外地来的僧人和动物保护人士刚在市场上做了一场为亡狗超度的仪式。在摊主眼中,这无异于一种挑衅。

  一名来自福绵的狗肉摊主已在这个市场做了十多年生意,她说这些外地人年年来玉林闹,前两年影响还没那么厉害,今年政府严格控制,连外地活狗都进不了玉林。“现在货少了,狗肉肯定卖得贵了,原来买10斤的顾客现在只买8斤。整只的狗现在都不让卖了,得切开的才让摆出来。”

  在不少商贩看来,政府这么做是为了不刺激爱狗的志愿者,但却损害了当地人的利益。“政府那些人就是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一名商贩埋怨道。

  在垌口市场,曾被媒体报道过的几个屠狗的铺面大门紧锁,镜头中当街屠狗的场景,如今已不复存在。

  新民路和江滨路是玉林狗肉店最集中的区域。记者采访时,因为外地口音,同样感受到了不少店主的敌意。

  在新民路街口的一家大排档,招牌上经营项目中的狗肉字样已被涂抹掉,只保留着驴肉、羊肉、清水鸡等其他招牌菜的菜名。18日下午4点多,记者来到店内想跟店主攀谈,店主摆了摆手,说没时间。看到店门口一帮食客正围坐着狗肉火锅吃荔枝,记者走上前刚想跟他们聊聊,店主马上过来用玉林话对食客们说:“不要理他!”

  多次碰壁后,终于有家经营狗肉火锅的老板愿意跟记者聊聊。“人家不知道你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也不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万一是来捣乱的,放到网上去炒作,大家宁可不惹这个麻烦。”老板解释说。

  位于江滨路的“玉林第一家脆皮狗肉”餐馆在当地颇有名气。18日晚,记者在店门口看到的招牌被改成了“玉林第一家脆皮肉餐馆”,第二天再去时,这家店的招牌干脆被一块红布给蒙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骚扰电话,让老板娘宁女士不堪忍受,不仅有人半夜打电话辱骂质问她,甚至还有人威胁她和家人的人身安全。“我把电话报停了,招牌也撤了,想吃狗肉的一样找得到这里,而且生意比去年还好。”宁女士说。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