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县狠抓十个坚持确保太行山绿化造林成活率

19.11.2015  16:03

      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开展以来,行唐县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要求,通过狠抓十个坚持,确保造林成活率,有效推动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开展。截止到11月18日,行唐县已落实人工造林地块32850亩,栽植8000亩。
      一是坚持“三个集中”,强化机制保障。该县按照“统一规划、分片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做到“三个集中”,即向重点乡镇集中、向重点片区集中、向造林大户集中。以九口子等9个山区乡镇为重点,吸引有实力的造林企业、大户参与。先后组织绿化大户、绿化企业、煤炭和房地产企业老板召开动员会3次,目前,行唐县参与绿化的造林公司、合作社和大户已达29个,面积已达26190亩,占全部任务的87%。

      二是坚持政策引导,让群众得实惠。为提升群众栽植积极性,行唐县在市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出台相应惠民政策,对新造林地50亩以上的,在市政府每亩500元一次性补助的同时,再给予每亩300元补助,补助合计达到800元,切实让群众在太行山生态绿化造林中享受好处,得到实惠。

      三是坚持成方连片,实现规模化种植。重点编制了神树湾片区、团山红片区、缶山片区、安太片区、龙门片区等五个片区等五个片区规划,共18万亩,占任务的75%。同时,要求各乡镇也要搞好自身规划,每个乡镇至少谋划一个500亩以上的以生态林果为主业的现代农业园区,以园区式发展推动绿化工作。

      四是坚持高标准管理,建立绿化台帐。要求农林畜牧局和各乡镇统一制定工作台帐,记录每天落实地块亩数、具体位置、打坑数、种植面积、品种、成活率等工作进展详细情况,挂图作战,倒逼工作进展,同时,为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是坚持资金整合,拓宽融资渠道。组织农口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作,集中打捆使用相关资金,通过对项目整体包装,争取国开行、农发行贷款支持及省市对口项目资金。拿出1000万元用于支持现代农业园区专项资金、地下水压采项目资金,5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和100万元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向重点片区、重点大户倾斜使用。同时,积极筹建现代农业发展公司,通过盘活国有资产,吸引更多市场资金投入造林绿化。
      六是坚持技术先行,提升栽植能力。组织基层造林人员开展冬季造林技术培训,编印核桃种植技术管理手册,发放到广大种植户手中,提高栽植人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协调该县中华寿桃种植基地同北京普泉科技和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公司签到合作协议,解决了“衡量滴管技术”和无公害产品销售的难题。
      七是坚持苗木质量,选用优质苗木。统一规定选用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枝芽充实、根系发达的优质嫁接苗木,并尽量选用本地乡土种苗,坚决杜绝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劣质苗木流入栽植,从根本上保障栽植树木质量。
      八是坚持机械化打坑,夯实栽植基础。明确提出了40×40×40cm的统一树坑标准,要求成片树坑一律采用机械化作业,使用勾机、铲车、打坑机等专业机械设备进行高标准挖掘,提升打坑速度的同时,保障树坑质量,为苗木栽植奠定坚实基础。
      九是坚持净土栽植,减少农作物影响。为做好苗木后期管理,该县明确要求,新增造林及绿化地块内严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影响林木生长的高杆农作物,否则不予验收,不给予任何补贴,最大限度减少因栽植或收割其他农作物造成的树木损毁。

      十是坚持严格考核验收,提升苗木留存率。制定了详细考核验收方案,对栽植质量、后期管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所有新增林木在明年5月验收合格后,给予应发补贴的2/3,剩余1/3在2017年第二次验收合格后拨付的验收办法,防止先种后拔、只种不管等损坏苗木现象发生。(行唐县林业局 常峰)(第011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