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老人卖房卖画出版“直隶省志” 5年花费200多万元

13.02.2015  11:40

    刚刚出版的光绪版《畿辅通志》,张萱爱不释手。

    今年1月,河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畿辅通志》影印本。昨日,该书的整理者张萱,将刚刚出版的线装本的光绪版《畿辅通志》一一摊开在记者面前。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这些散发淡淡书香的典籍,好像抚摸着自己呱呱坠地的孩子。为了这套书,他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和字画,穷尽一己之力,历经5年整理出版了这本横跨京津冀地区的最完备史书。全书共240册,其工程浩繁叹为观止,成为京津冀发展进程中一个惹人注目的文化符号。

    □文/图 燕赵晚报记者 石英杰

     民间人士整理“直隶省志

    一位60岁的老人为什么要倾尽心血整理出版这部《畿辅通志》呢?

    光绪版的《畿辅通志》刊行于光绪10年(1884年),是清朝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期间精心组织人员编纂的直隶省官方地方志,全书共300卷,耗费白银12万余两。明清时期称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光绪年间的直隶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1928年改省名为河北省。这部书涉及京津冀地区地情、社情、人情等诸多内容。到目前为止,这部卷帙浩繁的史志仍然是研究京津冀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的最翔实最完备的重要资料。

    张萱今年60岁,他从小酷爱中国历史文化。5年前,张萱在整理康熙版的《河间府志》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原籍河间的收藏家。这位收藏家手里藏有光绪10年刊印的原本《畿辅通志》,张萱爱不释手。

    张萱多方了解得知,目前,在京津冀地区的各大图书馆,这部《畿辅通志》已经成了稀件本藏者甚少,或者残缺或者模糊,为了保护不敢轻易示人,很难满足历史研究者的需要。“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成了媒体热词。”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张萱觉得整理出版这套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