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黑枸杞:每个人心里都坐着一个张悟本

11.09.2015  15:08

  黑枸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奇

  先有冬虫夏草,后有天山雪莲,现在又出现个黑枸杞,这些“高大上”的东西,在被冠之以珍稀、野生、高海拔等极具煽动性的形容词后,价格一路走高,但物以稀为贵,不代表所有稀少的东西都具有神奇功效。

  作为普通的植物资源,黑枸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奇。什么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补肾防癌、改善循环、改善睡眠、明目、防治糖尿病、保肝、抗肿瘤、降压等等,说的黑枸杞好像无所不能一样,其实,也就是商家炒作罢了,在市场的推动下,黑枸杞再被刻意放大功效。

  如果真能包治百病,当然再贵也值得。可是,纵然枸杞有保健作用,但也绝对没有那么悬乎。倘若真能有那样的效果,那就没医生什么事了,甭管啥病,直接枸杞子递上,医院里还有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吗?那些富豪巨贾,岂不是都能长命百岁?

  “神药”声名远播,几乎与谣言的传播机制相差无几

  即便不是黑枸杞,也会有别的野果、草药等,来填补民间社会隐秘的心理期许。人们期待神药,便不断有神药轮番出现。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更合乎“供求平衡”的朴素规律……当然了,各式“神药”前赴后继,还有另一个更直接的原因。那就是,其明显失实的营销宣传,往往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扩散,寄生于熟人圈子的“口碑传播”。这种原始却有效的营销策略,并不通过大众传媒的“公开广告”来实现,故而很好躲避了针对广告的行政监管。

  可以说,“神药”声名远播,几乎与谣言的传播机制相差无几。偏听偏信、从众流俗、移情效应等等因素,在这其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到“黑枸杞神话”而言,投机者于是借机大赚一笔。至于是否对草原植被有所伤害,是否会真正药到病除,则根本不是这些热衷于投资者所关注的点。

  最倒霉的就是接踵而至的“接盘侠

  黑枸杞的价格要坐滑梯了,就像之前的普洱、虫草、藏獒等,最倒霉的就是接踵而至的“接盘侠”。说到底,这就是资本的游戏规则,通过包装某一物品,夸大它的实际价值,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从美国庞氏邮票骗局,到荷兰的郁金香骗局,再到中国稀奇古怪的炒作,吹破天就是为了拉人入伙,以达到击鼓传花的目的。

  显然,当“接盘侠”回过味来,或者钱不够了时,黑枸杞的泡沫会一下子破灭,此时那些最初的炒作者早已经抽身,去发掘另外的“灵丹妙药”去了。其实答案并不复杂,这都是资本做的局,利用高回报的噱头,或者赚钱,或者救命,上钩者还会不请就自来。事实更叫人悲哀,迷失心智的人们,根本喊不醒,唯有经过市场的残酷考验,奥迪进去奥拓出来时,才知道悔之晚矣。故此,在利用政策、市场、常识挤压黑枸杞泡沫时,泡沫依然会再飘一会儿。这也是一次风险教育,不经历风险,难见常识的彩虹。 

  微言大义:

  @徐卫祎: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争夺。有人运作黑枸杞这个产业,因此价格才会暴涨。

  @科学松鼠会会员、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目前宣称的花青素的种种保健功效,主要是从“抗氧化”衍生出来的,并没有直接的临床试验数据。

  @唐伟:现代中国其实非常需要成熟理性的消费者。

  @郭元鹏: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坐着一个张悟本,问一句那些追风逐潮的人们,上次喝的绿豆汤,您消化完了吗?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囿于专业知识的匮乏,故事的主角换了一茬又一茬,从兰花、普洱茶、雪莲、绿豆到黑枸杞,这些年我们追捧的东西还真不少,但教训却没吸取多少。这些货物本身价值有限,卖点基本上基于神话。在制造神话的过程中,不一定每个人都信,却都想赌一把,结果就是留下了一批后悔莫及的“接盘侠”。只是,下次,你还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