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燕赵讲坛”超500道文化大餐被赞没有围墙的大学

05.06.2014  09:56

    10年来,走进河北艺术中心聆听燕赵讲坛的听众有26万人次。(资料图片) 燕赵晚报记者郄磊 摄

    自2004年5月29日开始,每逢星期六上午,总有许多市民从四面八方涌向河北艺术中心,去聆听9时准时开始的“燕赵讲坛”公益文化讲座。作为省会文化品牌,“燕赵讲坛”雷打不动,风雨无阻,10年来举办505期,直接听众达26万人次,加上网络、电视等方式传播,听众人次数以百万计;10年来,众多名家登上讲台,为市民献上一道道精彩免费的文化大餐。

    为听讲座,他几乎完成了一个“长征

    在鹿泉市环保局工作的张辰国,是燕赵讲坛的熟面孔。听一次讲座需要往返三四十公里,“十年下来,差不多一个‘长征’了。”从2004年尚秀云的开坛讲座开始,10年来,500多场讲座中,他最起码听过80%,笔记本就有七八个。“讲座内容包罗万象、通俗易懂,不同年龄、职业、阅历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张辰国说,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还根据讲座内容带动身边的同事、亲友一块儿来听。“励志类讲座,我就带年轻人来;健康养生类讲座,就和老同志们来。

    72岁的王恒文老爷子,也是燕赵讲坛的“铁杆听众”。每个周六,家住 石家庄 汇通铁路宿舍的王恒文都会一大早出发,带着笔记本和照相机,坐上通往河北艺术中心的公共汽车。“每次都特意早点儿到,坐在前面听得清、听得真。

    5月17日是燕赵讲坛的第503期,徐会平又一次带着女儿来到现场。当时的主讲人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幸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昱鲲,他为市民阐述幸福的科学含义。徐会平认为,这样的讲座内容非常适合女儿,能够正确看待幸福,对女儿以后的人生大有裨益。

    魏冬是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名老师,从2009年开始听讲坛,到现在依旧坚持着。“当时是智然老师作为研究学者,分析了‘读弟子规养生命信心’,听完我就下决心要坚持听下去。”魏冬说,因此,从那时起至今,她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对工作生活有帮助的课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