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挖煤矿”到“掘文矿” 矿区转型打好“文化牌”

19.03.2015  22:05

提起矿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它名字中的“”。曾经,这里是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独立工矿区,现在,它正在变“一煤独大”为“百花齐放”,加快了从“挖煤矿”向“掘文矿”转型的步伐。

前不久,矿区文化中心举办了“心系父老乡亲•从井陉矿区走来”首届画家作品邀请展。展出的作品中,巍峨的太行山、古朴的农家院、拿着锄头的老父亲、憨笑着的煤矿工人,甚至穿着大花棉袄的胖丫头,都透着那么一股扑面而来的乡情乡韵,让人们徜徉在绘画艺术之中,流连忘返。这90幅精美的绘画作品出自梁岩、王晓辉、张俊等23位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画家之手,代表了这些从矿区走出来的画家们的最高水平。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矿区就形成了以梁岩为代表的矿区籍中国水墨画家群,在国内美术界和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被冠以“煤矿画派”的美誉。提及矿区画家群的带头人,矿工出身的画坛名宿梁岩,更是矿区的骄傲。1973年,梁岩因画作《申请入党》轰动全国。2012年10月,梁岩的个人画展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开幕,他也成为走进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中国水墨肖像画家第一人。

煤水黑土养育了一代代的矿区人,更赋予了这篇土地丰厚的文化滋养,催生出了矿区别样的“文化现象”,并业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产业。这三位正在作画的,是矿区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从去年开始,他们被当地一家企业聘请为画师,专门在瓷器上作画。

制作一件精美的艺术陶瓷作品,仅作画大概就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加上反复的修改、烧制,花鸟鱼虫跃然瓷上,一件件普通的陶瓷产品就变成了珍贵的艺术品。

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民俗文化品牌的打造,也让当地百姓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了。这不,矿区凤山镇北凤山村的连庄会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在村子中央的文化广场上,三乡五里的节目排好顺序表演,等待亮相。演员不断变化姿态,时而顶杠,时而颠杠,时而晃杠,时而戗杠,绝技尽显。中凤山村的社火,凤山中心小学的凤娃战鼓……一个赛一个的精彩,在家乡人面前,这些演员使出浑身解数,扭出了心中的喜悦,舞出了幸福的姿态。

今年是矿区的文化建设年。为实施好“文化强区”战略,矿区将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突出煤文化、生态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整体谋划实施“1244”四大文化工程,即形成一个中心民俗文化城、培育根雕和陶瓷两大文化产品、建设“红、白、黑、绿”四大文化产业园、打造“拉花、龙鼓、抹牌、社火”四张民俗文化品牌。为此,矿区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精心包装园区建设、影视剧、博物展馆、民间艺术表演、文化艺术节五大类27个项目,打造矿区文化名片。通过打好“文化牌”,矿区正在从“挖煤矿”向“掘文矿”快速转型,实现由原来的“黑色印象”向现在的“绿色主题”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