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打好河北“去产能”这场硬仗

26.04.2016  16:36

视频: 【热点聚焦】打好河北“去产能”这场硬仗

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近日,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整合重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了有关支持钢铁企业盘活土地资产的具体政策。作为钢铁大省,如何在保障去产能工作稳妥推进的同时,加快推进钢铁企业整合重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崛起?近日,由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河北新闻网承办的《热点聚焦——打好河北“去产能”这场硬仗》在线访谈栏目上线,河北省工信厅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胡克、河北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智、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田学斌三位嘉宾就这些话题进行了探讨。

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记者: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并明确了“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思路。俗话说“五年看头年,头年看首季”,在当前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今年一季度,我省工业经济的运行情况如何?在稳增长、促转型方面,省工信厅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胡克: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和前两个月全省工业开局比较低缓这样严峻的形势,全省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确保首季开门红的决策部署,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总体要求,加强工业运行的督导调度,明确目标责任,深入开展项目企业帮扶活动,帮助企业开展与企对接和产学衔接等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一,从今年1季度的情况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比去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全省的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5.9%。

第二,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这主要是体现在轻重工业比重上,今年一季度全省的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4.8和4.9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为25.4:74.6,重工业的比重比去年下降1.1个百分点,同时六大高耗能产业比去年降低了2.2个百分点,应该说,结构方面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

再一个方面,发展的质量也好于去年的同期,这里面突出体现在装备制造业,一季度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7%,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4.1%,比去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贡献率达到了37.6%,这个是我们省增长的第一动力。还有一点,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了17.1%。这个增速也比较快,为14.8%,比去年同期都高出了很多。在这点上讲,我们省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首季的开门红。这里面还有一个指标,按照统计来讲,一二月份我们省规模以上工业的利润同比增长了20.6%,这个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来之不易,也扭转了持续下降的趋势,这点上来讲,我省在效益上也是实现了首季的开门红。

记者:一直以来,河北省有“世界钢铁第一大省”的称号,目前河北省的钢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田学斌:河北省钢铁生产从规模上讲是中国最大的。但我们大型的钢铁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跟世界知名的跟国内的宝钢这些优势企业比还有差距。从产品结构讲,我们的板材、型材、新兴的高附加值的产品,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发展得都慢了一点。从总体的竞争力上讲,还是弱了一点。我们这两年,产品的结构有很大的优化,板材的发展也很快。技术创新的投入,技术改造的投入也很大。但是跟国内的跟世界的先进的钢铁企业比,差距还是明显的。这就导致我们利润水平不高。从区域布局讲,我们的企业大多分散在南北,按照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的趋势讲,要向沿海转移,按照这个趋势看的话,我们的区域结构和组织结构,都存在着布局不合理、竞争力不够大、不够强的问题。

另一个方面,从产业融合发展来讲,传统的钢铁生产主要是面向铁供给的需求,但是我们真正的要用到建筑上,这个我们做得至少不够早。河北“十三五”提出来,把房屋的结构慢慢用钢材做,扩大我们的市场空间。另外海外发展来讲,河北的钢铁海外开发这块,取得了一些成就。原材料外购、海外建厂都有一些明显的进步,从规模上,从整体的水平上还需要拓展市场,提高我们生产发展的水平。总体上概括就是,我们河北钢铁产业,在规模上是当之无愧的老大,结构调整升级一直在路上。在现在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背景下,特别是新常态下,如何通过去产能,推动我们钢铁行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特别是把新产品做大,在产能不增加或减少情况下,怎么把附加值、利润率提升上去,这是新常态下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

记者: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

田学斌:一个是30多年里,由于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需求很大,企业不需要靠结构升级,而且对技术进步的要求不一定很高,就能够赚钱,所以企业就存在这种惰性。美国的钢铁做了一些新的前端的实验,前期的投入非常大。所以从技术、资本、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需要上,对河北来讲都是一个挑战。

第二,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把发展作为一个主要的任务。这个发展主要是讲增长,以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是为了保GDP、保就业、保财政收入。不过这并不代表过去错,而是在那个阶段要做这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础建设突飞猛进、速度快,所以推动了传统钢铁生产需求,产品不升级就可以赚钱。

第三,在产能过剩领域的监管上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对待产能的控制表现在,一旦产能发生过剩了,就不让新的产能进来。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民营资本完全自己掏腰包出钱,要想进入钢铁行业的民营资本还应该让它进来。知道过剩还要进来,说明它的产品控制能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比现有的产能好。只有竞争才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条我想我们要牢牢记住。

最后一个原因,是我们中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另辟蹊径能力不足,创新的能力也不足,还有企业、企业家水平也达不到。

记者:造成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哪些呢?

高智: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市场环境,前几年,整个我们的市场形势比较好,市场环境也很好,高峰的时候我们钢铁企业利润应该在500到800块钱这个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从生产者的角度讲,只要生产出产品就有很好的效益,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我们政府还是企业,都实际上缺乏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形势好的时候没有更多想市场不好的情况,企业一味地扩张,从政府的层面,我觉得缺乏一种在市场形势变化的情况下,怎么进行差别化的市场调控,防止有些行业过度地扩张导致后来出现问题。最近这两年,整个市场形势下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政策环境。前些年,我们无论是从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包括质量的政策,安全方面的政策,能源供给土地政策这些方面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宽松的,企业可能获得了很多资源。这两年整个政策一趋紧,作为企业来讲,面临的压力就比较大,比如环保方面,这两年整个环保投入要求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投入方面的压力和成本都很高,所以利润下降,跟这个也是有一些关系的。

第三个方面,也有一些历史的原因。因为我们省的这些钢铁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布局在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我们现在实行分灶吃饭的体制,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采取本地化的扩张模式,这样导致整个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城市的环境形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这样对整个环境方面的影响,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就相对比较大。这也是它面临的矛盾。

在这里面,我觉得更主要的还是主观方面。多年来从省委省政府从政府各部门讲,一直在通过规划政策和要素的供给,来引导企业技术装备和产品的升级,推动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企业的联合重组,我的印象从2000年以后,我们一直在做相应的规划,一直在出相关的政策。但是,客观地来讲,我们这个力度现在来看还是不够。这样的话,导致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

河北去产能工作规划

记者:近日,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整合重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支持钢铁企业盘活土地资产、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等有关政策。河北省去产能工作将如何开展?具体按照什么样的思路进行?

胡克:河北省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把化解过剩产能和河北省的调结构转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我们省的转型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力的优化布局,以及我们的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十三五”期间我们也提出来,到2020年,钢铁、水泥、玻璃这三个行业产能分别控制在2亿吨、2亿吨和2亿重量箱,这个任务非常艰巨,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主要是今后要采取五个一批的方式,一个是要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要发挥这个作用。严格能耗、环保、安全、质量、技术标准。同时,还要严格实行差别电价、水价等措施。倒逼一批落后的不达标的产能退出。

第二,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在这个兼并重组过程中,也可能有的企业要改造,向沿海聚集。要实行减量置换整合一批,通过这个方式整合一批企业,进一步压缩一部分产能。

第三,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通过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向中高端方向发展,这样可以消化一批。就是说,压缩低端的粗的,低附加值的产品,提升高附加值高端产品的占比,同时结合现在市场的一些变化,特别是刚才田主任提到推广钢结构,这是国家下一步的重点,消化一批。

再一个是处置僵尸企业,这些企业失去了生存的活力,在这方面要采取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方式,国家也设立了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僵尸企业退出安置职工方面进行补助,引导僵尸企业平稳地退出。

再一个就是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都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通过开展优势产业的合作转移一批。通过这几个思路推动这件事情。

记者:去产能过程中,应该重点注意哪些问题?

田学斌:第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次真的是走市场倒逼为主的路。政府起的作用就是扶持保障引导,减轻它的压力,减轻它的负担,让僵尸企业更好地退出去,把那些产能原来沉积的一些有效的资源转移到新经济里面去。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的一部分,供给侧改革核心是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也就是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我想这点是核心。配置资源最重要的机制就是市场要发挥主要的作用,你看僵尸企业,包括现在那些过剩的产能,没有利润了养不住工人了,过去三班倒四班倒,现在变成两班倒,这样它自己支撑不下去就要退出,这是市场倒逼它。这一点需要明确。政府主要是起保障的作用、引导的作用、扶持的作用。

第二,要处理好去产能目标的落实与去产能形势变化的关系,春天来了,我们省钢铁产业一季度增长很猛,这个怎么办?我们定1到1.5亿吨,为什么不是一个死数,考虑到市场形势可能变化,还有国际合作,也就是说,定1亿吨或者8000万吨,那假定市场是不变的,它的产能利用率永远在70%、60%情况下,我们砍那么多,产能是动态的,我们去产能的时候动的肯定是静态的指标,静态的指标应该按照区间调控的办法进行,这一点,要让政策有弹性,既要落实中央去产能的目标政策,同时也要考虑市场形势的变化,如果市场形势变化,我们现在有些淘汰了很可惜,技术是先进的。这些产能我们把它炸掉、处理掉了,再也回不来了。关键是背后有就业。我们这个产能后面100万吨,大概后面有多少人就业,还有两到三倍的上下游链条的就业。有的人说可能影响20万的人就业。现在房地产、家电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钢材的价格也在上升,落实的目标跟形势变化要结合起来,不能刻舟求剑,不能用静态的目标,来应付动态的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要有这样的准备。当然这并不是说去产能就要软下来,不是这样,要有步骤,不能过急。这是最主要的,否则我们带来的损失更大。

第三,去产能和转型升级的关系,去产能不是简单的淘汰,建一个产能花的时间、投入的资源人员很多,把这个产能拿下去很容易,但是要有导有控,这一点还是要发挥企业的处理作用,不要过多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要通过水电的费用,差别化电价的办法,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境压力小的企业,就要成本降得多一点,反过来,对那些污染严重、附加值低、小弱散的企业,就要通过市场化的形式,倒逼它,让它退出市场,走兼并重组的路子。在去产能过程中,要转型升级,一方面要考虑推动它,用市场化的办法推动它,不好的淘汰,通过一定办法把好的产能做起来,还要把市场拓展起来。

记者:钢铁行业要去产能,要转型升级,难免会产生人员安置的问题,这也是网友比较关注的话题,应该如何处理去产能和人员安置的关系,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产生的职工安置工作,确保职工能再就业?

高智:按照“十三五”期间我们河北省钢铁去产能的任务,涉及直接从业人员大概13、14万人,需要安置。对于职工安置问题,无论从国家还是省委省政府,都非常重视。今年国务院国发〔2016〕6号文做了明确要求,把职工安置作为去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社会保障相结合,多措并举做好职工安置工作,明确要求,安置计划不完善的保障资金不到位的,没有经过职工充分讨论的安置方案,是不能实施的。我们省对钢铁去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问题一直高度重视,去年出台了三补一降援企稳岗政策,今年3月16日出的13号文进一步提出通过企业内部的转岗分流内部退养,依法依规地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或者通过公益新岗位帮扶,加强就业创业的服务,加强社会救助等措施,做好职工的安置工作。

记者:在职工安置工作方面还有没有其他的建议?

田学斌:第一,要抓好培训,除了在自己内部分流,肯定有一部分要到社会上去、到别的行业里面去,这就需要做好培训工作,政府和企业出资金,定向跟有关单位和有关吸纳安置这些员工、分流员工的企业做好对接衔接工作,做好培训,降低员工的再就业成本。第二,对钢铁产业讲,在非钢产业里面安置自己的员工是一个重要的疏解途径,那就需要有关的奖补资金向非钢企业倾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让非钢产业成为钢铁产业的包袱,将来要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跟原有的主业剥离。现在还没有剥离,主要靠原有企业吃饭,将来应该更多扩展它的自生能力,离开原有的钢铁主业,到社会上拓展空间。比如交通运输公司,主要承接的是原来钢铁企业自己人上下班或者组织的集体活动,将来更多面向社会,这些人的知识储备、能力储备不够,要做好这方面的培训。而且不单单培训这些分离出的人员,还要培训分流到这个企业里面的精英管理阶层,提高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这样的话,拓展我们非钢产业的自生能力和吸纳分流人员的空间,这点很重要,可能过去重视得不多,现在要明确提出来。

记者:在“十三五”期间,我省应该如何加快推进钢铁企业整合重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高智:我们省钢铁去产能,包括转型升级,整体上还是按照2013年制定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实施的。这个方案是经过国务院同意,经过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在这个方案中,对我省一直到2020年,包括钢铁产业的产能压减,产业升级,拓展产业领域等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十三五”期间,还是要按照这个方案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在整合重组方面,要结合布局的调整,来推动减量重组,同时提升企业的整个装备技术和产品的层次。现在有一些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也比较分散,通过跟布局调整结合,整个产能减下来了,可以更好地发展,它的装备水平,工艺水平,产品层次肯定都有一个大的提升,通过这样的减量重组,实际上既压减了产能,优化了布局,减少和跟城市发展的冲突和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升了整个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层次,是一举多赢。

记者:如何保证这些政策的有效落地呢?

高智:去产能特别是我们钢铁产业去产能,对我们河北来讲,是一个新鲜事物,因为“十二五”中期才开始做这个事情,我们河北开展钢铁产能去产能最早,任务也最重,对于这个行业,整个去产能,国际上也没有这样的先例可以借鉴,这种情况下,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对去产能工作的跟踪检测,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前要做好预案,有一些问题一旦出现,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胡克:有一些企业可能承担了一些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但是,不代表这个企业就不行,有一种情况是,这个企业是非常好的,它压减低端产能可能是转型升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所以对企业来讲也是发展的新的机遇。对这些企业,特别是在金融信贷方面就要实行差别对待,还得加大信贷的支持,要有差别的政策。压减过剩的产能,也是为了钢铁这个行业今后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高智:去产能不是去企业,不能简单理解为这个企业去产能就是把这个企业去掉,产能是产能,企业是企业,有些企业是非常好的,本身去产能过程是推动这个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的一个过程。

田学斌:我觉得刚才两位说得很好,去产能过程中,还要有目光向外的认识,优势产能,真的减下来很可惜,就要想办法,而不是就地压掉它。可能转到别的地方,那就是有优势的产能,当然这个需要时间,所以我讲市场和政府相结合,去产能和转型升级相结合,有这个含义。去产能要这个目标把市场这个经济形势这个局限条件,纳进到我们省去产能过程中考虑,我们省钢铁产业在工业增加值里面的比重,从绝对数上讲是最大的,贡献力是第一的,但是从总量上看,体量还是老大。背后是河北的比较优势,是那么多人的就业,上下游延续起来,我想这个还是要考虑。所以,重点要考虑怎么样把它跟转型升级结合起来、跟转移、跟就地压减结合起来。

河北省向“去产能”密集发力 促进绿色崛起

记者:在“十二五”期间,河北化解过剩产能实现重大突破,累计压减炼铁产能3391万吨、炼钢4106万吨。很多人在为河北去产能工作点赞的同时,其实也在担心,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这么一大块压下来,全省经济怎样渡过难关、浴火重生?去产能工作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会造成哪些直接的影响?

田学斌:应该从几个方面看,第一,有些企业的产能去掉,自己就死掉了,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涉及到我们财政收入、就业安置、社会保障这方面,都带来了巨大成本的压力。

第二,综合看,去产能是倒逼我们培育新的增长动能的一个转型升级的机会。2016年有1000万吨铁,800万吨钢要压减,能不能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能不能把这个不确定性的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对政府、企业、社会都是考验,压力很大,这一点,在全国来讲,河北的压力仍然是最大的。

第三,我们还得有信心,信心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不能再用更多的政府之手过多干预,形势好了,开工率达到80%了,还减不减,这是摆在我们政府部门,我们企业面前一个实实在在的一个压力。这个怎么面对?这对我们的治理能力是一个考验,所以要科学去产能。二是,下大力气培养我们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十三五”规划有一些部署,我们也知道,新兴的产能,新兴的产业,新经济的培育非一夕之工,我们五年之内减完了,这个6643计划实现了,我们减下来,去年前年影响经济大概1.5个点,0.9个百分点,这是公开的数据,我们去产能,然后保环保,对河北的经济增长影响1.5个点,0.9个百分点,到2020年看影响多少?我们能不能用新的补上它,而且要反超旧动能带来的损失,才能保证“十三五”两个翻番、三个率先目标的实现,这个压力很大,新兴动能如何培育,是需要各方面关注和推进的课题。我想,确定的就是,推进我们政府的职能转化,这个要做好,按照中央的要求,为企业提供很好的环境,培育新的动力,所以我想,确定的东西我们必须做好,不确定的东西一定要先从能够确定的东西入手,去产能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地去,正确地去。

记者:去产能会给我省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呢?

高智:我讲一个观点,就是现在讲去产能,不是为了去产能而去产能,“去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我们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钢铁产业“去产能”对我们河北的这个影响肯定是有的,而且还不小。但是,我理解,这个事要从两个方面看,从消极的方面看,钢铁去产能肯定对我们的GDP,对我们财政收入,对我们的职工安置有比较大的影响,我看了一下,据统计,2012年,钢铁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大概占到DGP将近14%,财政收入将近12%,这里面有六七十万人在其中谋生。到2020年,我们钢铁产能整个控制到2亿吨,实际上接近四分之一,或者超过四分之一的产能要压下来,这个很容易算出来,这里面对我们整个经济增长对地方的财政收入,有什么样的影响。总体上看,我认为这个影响是短期的,是局部的。有一句话叫“所谓退是为了更好地进”,钢铁行业“去产能”目的是为了钢铁行业更健康更可持续更长远的发展,也是为了我们全省产业的整体的转型升级,钢铁的“去产能”虽然从规模上,就钢铁产业本身讲降下来,但是通过去粗留精、去弱留强,将会使我们整个钢铁产业的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装备技术工艺水平附加值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会进一步增强,对我们向钢铁强省转变奠定非常坚实的基础。这是对钢铁产业讲。反过来,钢铁产业的“去产能”本身,还可以腾出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用于我们整个战略性新兴产能,为整个全省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记者:去产能过程中,我省工业发展将面临哪些新的发展机遇呢?

胡克:二位专家就“去产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谈了很好的思路,“十三五”期间,我们省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我们省各种力量聚集,有很多好的条件和因素,一个是中国制造2025实施,我们省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实施“互联网+”行动;另一个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省要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实验区;还有,制造强国工业强劲工程等等这些工程,对我们来讲都是非常难得的有利时机,我们要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这个非常重要。

记者: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注意解决传统增长动能下滑过速的问题,更要下功夫培育和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应该重点注意哪些问题呢?

胡克: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是我们省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我们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意见,也提到把创新发展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主引擎,在产业、产品、工艺、组织结构、企业管理以及业态模式等方面都需要去创新,所以看似几个字,实际上要求比较高。

在这点上我感觉,推动企业创新,一个是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大好时机,借助京津冀发展这样一个大的平台,特别是北京首都高新技术科研机构高级人才很多的优势,通过这样的合作,把我们省的制造业水平提升起来。这也是我们过去一直讲的借势发展,现在不是借势而是融为一体了,在北京产业转移过程中,实际上也带来了很多好的企业,好的管理,好的技术,还有一些好的模式。这个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个就是,在中国制造2025实施过程中,还是要突出我们供给侧的改革,我们省既有低端的产品过剩问题,也有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供给侧改革,也需要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一方面需求端引导供给侧发展,同时,供给侧改革提供高端的产品也创造新的需求,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点上,我们要抓住这样一个机会。这个机会非常非常难得,特别是国家很好的政策,河北省也都是可以享受的。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实验区。同时在压减过剩产能方面,我感觉我们省还是要进一步坚定有序,虽然现在钢铁的价格上涨比较大,可能有的企业想,机遇来了,但对已经列入压减计划的封存的这些产能,要坚决禁止死灰复燃。在这一点上,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刻分析,动因在什么地方,市场的需求是不是非常大了,或者说供不应求了,还是要认真去考虑,特别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这种持续增长的基础,并不是太旺。所以说,还是要认真看清形势,我们也要反思,去年钢价下降的幅度非常大,下降到外面说的白菜价,这是非常痛苦的,虽然我们很多钢铁企业也一直在坚持生产,但是实际上利润已经很低,甚至亏损,有一些企业可能通过它的这种延伸的产业链条,或者是一些钢铁产品的深加工,可能在其他方面也有一些。今年有这样的形势还是要认真看待这个问题。

记者:省工信厅将采取哪些新的工作计划?

胡克:第一,在培育新的动能方面,还是要增品种,提品质,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技术改造为核心,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以质量管理为保障全面创新,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在这点,今年要开展几项大的行动,比如改善消费者供给的专项行动,促进轻工纺织食品医药行业提升,提升我们消费者的市场地位。这方面要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的行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精准发力。这一点现在也都在抓紧推进。有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可能也陆续出台,这个网友们到时候可以在网上关注。

第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们省近几年,大力推进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而且,在这方面,从企业来讲,也是投入最低见效最快,还不用新增很多资源,利用现有厂区厂房进行改造,也有一些属于安全改造,或者是新增加一些好的生产设备等等。在这方面要启动新一轮的重大的技术改造项目。省里面也出台了一些政策给予支持。还有,创新政府资金使用的方式,比如说,建立技术改造专项基金,支持技术改造。同时,对一些重大的技术改造项目,采取一些补助或者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另外,围绕一些不同的需求,在重点的领域,要建设一批研究中心,还有企业的基础的公共服务平台来推动这些工作开展。

第三,就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补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块短板。怎么补?也就是发展新的,压缩低端的,低附加值的,同时发展新兴产业,高附加值高端的产业,弥补我们压产能这些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我们省有几个方面现在也是发展比较快的,比如智能装备制造,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动车,还有生物医药、大数据,还有一些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等,这些方面要综合施策。

记者:经济发展,既要做好减法,更要做好加法,最重要的是做好乘法。河北省如何才能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绿色崛起呢?

高智:我觉得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去产能不是去企业,所以在“去产能”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企业的转型,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拓展新的领域,真正实现去能增效,去能能够发展。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是,兼并重组不是说几个企业简单的叠加,不是说归大堆儿。兼并重组的过程,需要更加注重企业组织机构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技术装备的升级,产品的创新,商业模式和业态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钢铁产业真正转型升级。

第三个也是更重要的,需要把钢铁产业的“去产能”和我们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培育新的增长点,而且要把这两者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注意它的整体性,这里面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战略新兴产业要发展。现在我们整个战略新兴产业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不到20%,这个规模还是很小。所以,要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刚才胡局长讲过,对我们河北来讲,推动企业的创新,很重要的一点,还需要推动整个创新活动,包括科研机构,高校怎么激发它的创新动力,企业、科研机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体上是一个系统,你光有企业创新,一些基础性的技术,它的创新,高校科研机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这是多年来我们省培养的很重要的力量。这方面我觉得需要细化政策和决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更多地采取一种正向激励的办法推动他们的创新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整个河北经济增长才能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崛起。

记者:从京津冀一体化的角度来看,河北省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实现绿色崛起呢?

田学斌:转型升级绿色崛起协同发展,这是我们工作的主基调。第一要吸引京津特别是北京的高技术人才到河北来,贡献他们的智力。河北缺人才缺技术,北京有大量的人才技术,我想要认识到这一点,不是单纯引进几个项目,承接几个产业或者企业转移那么简单。第二是怎么优化人才的成长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怎么把创新动能充分用到实处?要给人才好的待遇,更重要的是推动政策的落地,怎么把这些政策见效落地,各个部门协调起来,成本很高,主要的决策部门拍板的时候,要敢于拍板。我们一定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落到实处,看准的要大力做,决定做就一定要做好,这就要解放思想,不仅需要决策层也需要执行层,也需要广大的科研工作人才都往新发展上去使劲,形成劲往一处使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