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烟台高新区如何激活“创客”潜能

18.05.2015  13:23

■高新区创新风云录

曹淑强是烟台高新区的一名普通“创客”,这两天他正忙着办理方硕(山东)智慧城市有限公司的注册手续,着手启动烟台智慧城市的“车海”工程。因急需营业执照到外地签订合同,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当场就办理好了相关手续。“高效精简的行政审批速度,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是吸引企业入驻创业的重要因素,”曹淑强说,“在我们眼里,烟台高新区就是创客们创新创业的沃土。

为大众创业提供“众创空间

大众创业,草根创业,需要载体平台和丰厚土壤。今年烟台高新区开展“孵化器建设年”活动,大力加强孵化器、加速器建设,着力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让创业者自由共享经验、知识、思想和仪器设备等创业资源。

通过前期运营我们发现电子商务创业相对成本低、风险小、创业成功率高,更适合大众创业。”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谭剑钊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11月,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园新设立了电子商务孵化基地,打造连接FSC(工厂、学生、顾客)的电子商务运营平台,提高电商企业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创业园运营近3年来,累计孵化企业223家,解决就业2700多人。

做强孵化载体,夯实平台支撑,才能保证每一株创业“萌芽”,都能在这里“孵化成苗”。目前,烟台高新区科技CBD创业大厦、中俄科技园、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园等综合孵化器以及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各类专业孵化器已建成启用50万平方米。年内全区孵化器建成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形成综合孵化与专业孵化互动、科技孵化与产业化互联,多层次、多样化的企业孵化器群体。

“今年我们将着力完善‘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的孵化体系,强化对孵化器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创业者三个层次的培训工作,努力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百姓勇于创业的浓厚氛围。”据烟台高新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他们实施的科技“小巨人”孵化工程,使全区1300多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入驻各类孵化平台,一大批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茁壮成长。

为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源泉

3月10日,首批省级 “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在烟台高新区授牌,计划年内引进国家“千人计划”5人以上,山东省“泰山学者”3人以上。“激活万众创新的活力,形成人人创新的新态势,科技创新是新引擎,高端人才是源头活水。”烟台高新区科技局负责人如是说。

招才引智,恰恰是为每一棵创业“幼苗”输血造血,让他们快速“抽枝散叶”。

依托胶东汽车服务平台,通过与清华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中心的深度合作,泰利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在汽车模具信息化、轻量化和节能化方面居于行业领先,长5.2米、宽4米、高4.5米的国内最大的金属3D打印设备即将投入使用。“用好政府搭建的技术平台,我们实现了借智借力发展,使企业持续保持了创新活力。”该公司负责人孙军强有感而发。

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挥孵化带动效应,着力建设了分析测试中心、生物技术中心、长效与靶向制剂研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海洋功能产品研究中心等8大高端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围绕产业链培育技术链,为入园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已有20多家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设立分支机构,40多个创业项目入园孵化。

为让创新的种子、创新的思维在这里碰撞出创业的火花,烟台高新区创办了“蓝梦咖啡”科技型小微企业沙龙,并量身定制小微企业培训平台。截至目前,烟台高新区累计引进和培养两院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5人,省“泰山学者”12人、市“双百计划”22人,省级杰出青年1人,并获评全国首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为每棵幼苗“保驾护航

3月19日,烟台泰利汽车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鸣锣上市,成为高新区继方硕电子、禹成机械之后第三家登陆新三板的企业。据统计,烟台高新区一年多来先后有7家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在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背景下,该区中小微企业在资本市场却频频报捷,这与高新区探索推出多元化“私人定制”金融产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密不可分。

拓宽融资渠道,让每一棵创业“植株”,都在这里“灌溉施肥”。烟台高新区着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功撬动社会资本2亿元。同时,烟台市创投公司也落户这里,将聚集更多社会资本有效服务区内企业。该区搭建了齐鲁股权挂牌培育基地,借助股交中心“绿色通道”,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实现区内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扶持推动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搭建起全市首家金融超市,形成了一条“政府推动,金融机构参与,市场化运作”金融服务体系链条。此外,他们近期还联合长安责任保险开发保证保险业务,为区内企业进一步缓解融资难问题。目前,金融超市已入驻金融17家、中介机构38家,注册企业256家,融资金融产品种类96个,初步形成近10亿元的融资服务能力。

要加强科技金融结合,做齐金融机构门类、创新金融产品,力争年内引入各类金融服务机构5家以上,各类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融资超过3亿元。”烟台高新区财政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