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创新添动力 大众创业掀高潮——烟台高新区助推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13.04.2015  13:46

■高新区创新风云录

烟台高新区将培育壮大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创新实施科技“小巨人”孵化工程,以“政策扶持+载体建设+创业服务+融资扶持”的系统创新,激发社会创业活力,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蓬勃发展,迅速掀起“大众创业”新高潮。

做优政策环境,让创业的种子“生根发芽

烟台高新区按照“创业成行,政策先行”的思路,在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扶持办法(试行)》《鼓励专利发明的办法(试行)》等10多个配套扶持政策,从项目立项、资源配置、资金扶持、服务保障等各方面,细化扶持措施,强化政策引导,促使扶持政策配套联动,推动创业资源优势集成,全面破除束缚小微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吸引了一批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聚集、快速成长,成为高新区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创业群体。建区6年来,全区累计引进培育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型科技小微企业900多家,企业数量以平均每年150家的速度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40%。近三年,全区小微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同比增长83.2%,实现税收年均同比增长66.5%。

做优孵化载体,助中小微企业“走稳走好

该区坚持把孵化器建设作为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战略工具,大力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专业孵化培育体系,帮助在孵企业提高技术研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创业成功率。目前,高新区科技CBD创业大厦、中俄科技园、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园等综合孵化器和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各类专业孵化器已建成启用50万平方米,到2015年区内孵化器、加速器总面积将突破200万平方米,新创建国家级企业孵化器5家以上,形成综合孵化与专业孵化互动、科技孵化与产业化互联,多层次、多样化的企业孵化器群体。同时,他们专门出台了《烟台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3年内租用办公、经营用房100平方米内的小微企业,租金全额减免;3年内所形成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优质的硬件保障和优惠的政策扶持,吸引了300多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入驻各类孵化平台,成为全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源地。其中,烟台方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高新区科技孵化器两年时间,先后获批双软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收入达到创业初期的11倍;烟台卓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科技孵化器三年时间,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8项,成为全国低谷电蓄能市场领跑者。

做优服务平台,实现转化需求“双向对接

该区围绕中小微企业创业服务需求,重点构建五大专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和智力支持。设立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引进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上海富强资本、清华培训等12家国内知名专业科技服务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工商、科技、法律、财税、创业辅导、企业管理等全方位社会化服务;建立烟台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吸引了日本知识产权战略网络公司、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食品)、中美(烟台)名仕健康管理中心等4家机构入驻,成功集聚一批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和创新创业服务载体,搭建起“服务全区、辐射全市”的对外技术转移合作平台,实现科技小微企业技术转移与技术需求的双向对接。

创办科技型小微企业沙龙。围绕人力资源、团队管理、融资模式、成果转化等主题,定期开展创业辅导行动,搭建蓝梦咖啡、导师茶座、高端商界论坛、企业互访、创业讲堂、天使在身边、创业PARTY等创业互动交流平台,推动小微企业“资源共享、协同发力、同兴共赢”,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搭建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平台。该区已连续举办三届“相约高新区”烟台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吸引30家小微企业落户;相继举办国家大学科技园·烟台高新区合作对接会、海外华商博士投资创业合作交流会、独联体专家烟台行、烟台国际科技合作对接会等系列对接活动,成功吸引清华、北大等27家国内一流大学科技园、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海外华商,带来800多个成熟技术;量身订制小微企业培训平台。

依托针对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等问题,该区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每年定期举办科技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培训,帮助科技型小微企业增长金融政策环境、知识产权质押、风险投资、民间资本和网络贷款等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提高小微企业科技项目申报成功率和高企通过率,已累计帮助11家小微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帮助20多家小微企业成功申报科技项目39项,帮助全区小微企业完成专利申请102项。

目前,全区小微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65项,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92件,近三年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84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6.7%,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及增长率四年来均居全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