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幽居寺千年大佛4月见家乡人

04.03.2016  12:33

  “我们什么时候能见到这尊千年大佛啊?”从去年5月至今,本报连续报道的“灵寿幽居寺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造像被盗佛首与佛身团聚”的新闻吸引了诸多省内人士的关注,特别是3月2日晚报刊发“幽居寺佛首佛身将回石永久合璧”后,不少热心读者也向本报来电追问。记者从昨天在石家庄举行的“河北博物院与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缔结友好馆暨交流合作签约仪式”上获悉,这尊释迦牟尼佛造像的佛首和佛身正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结束后将运回石家庄,经过专业人士修复完成金身合璧的这尊千年古佛将永久安家河北博物院,并于4月与家乡人见面。

  □本报记者 黄蓥

  合璧:曲阳传统石雕工艺来助阵

  公元556年(北齐天保七年),时任赵郡王的皇族高睿为其“亡伯大齐献武皇帝”和“亡兄文襄皇帝”敬造释迦牟尼佛像一尊,选用上好的汉白玉材料,由皇家工匠打造,代表了北齐时期佛教造像的最高水平。同时他还为父母打造了无量寿佛像,为自己和夫人造了阿閦佛像。历经一千多年沧桑的灵寿幽居寺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究竟有多重要?1990年见过这尊佛造像全貌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我省文物工作者刘建华曾告诉媒体,“整个南北朝时期,这是唯一一尊在题记上详细写明自己的皇室身份以及为何人造像,而且用了最好的白石、最好的工匠,说它无与伦比也不为过!

  1996年佛首被盗,迄今佛首与佛身分隔20年。如今佛首回归,怎么把它们修复到一起呢?昨天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李宝才透露,修复方案已经制定完成,等到佛首和佛身在北京展出完毕后运回河北,修复工作即刻展开。“这尊释迦牟尼佛造像的石料是曲阳的汉白玉,据推测北齐时这尊佛造像也是曲阳工匠做的,因此修复将采用曲阳传统手法,要用曲阳石雕的工艺和大师来修复。”他透露1996年犯罪分子盗走佛首时,“用小錾子在佛造像颈部的两侧和喉咙部位打了三个眼,需要修补上。而且佛首和佛身的颜色目前不尽相同,修复中也要尽量让它看不出痕迹。4月份应该能与公众见面。”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表示,这尊幽居寺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造像的佛首和佛身3月运回石家庄后,按照修复方案20天就能修复完成,“修复好的佛造像争取4月底展出,届时星云大师的书法展也将同期举行。

  幕后:佛首回归促成两馆结缘

  昨天上午,河北博物院与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签订友好馆合作协议。这两个馆携手就缘于身首分离20年的灵寿幽居寺释迦牟尼佛造像。

  2014年初,有信徒将一尊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首捐献到台湾高雄佛光山。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了解到该佛首是启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的释迦牟尼佛首,为灵寿幽居寺塔供奉的三尊佛像之一,于1996年被盗。他通过有关方面联系国家文物局,表示要将佛首捐回大陆。其后国家文物局与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签署捐赠协议,将该尊佛首的所有权移交国家文物局。为迎接佛首,国家文物局和佛光山方面协商,将河北博物院收藏展出的释迦牟尼佛身运往佛光山,去年5月与在台湾佛光山的佛首“团聚”并向公众展示。今年2月26日,在宝岛展示了9个月的释迦牟尼佛首与佛身,在90岁高龄的星云大师的护送下运抵北京。并于3月1日在国家博物馆举行“星云大师捐赠北齐佛首造像回归仪式”。

  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透露,星云大师无偿捐赠北齐佛首的义举,缔结了海峡两岸两个博物馆之间的善缘。经沟通协商两馆正式缔结为友好馆。河北博物院1953年成立,如今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省会石家庄重要的开放窗口和标志性文化景观。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以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致力于传播佛教艺术、传承传统文化和保护文化遗产,为加强两岸沟通交流做出了贡献。此次双方缔结友好馆对两馆发展和两岸文化交流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昨天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一行20多人参观省博后提出,邀请曲阳石雕展览明年赴宝岛展览,并希望河北方面能提供结合中药、香道等河北特色非遗项目的文物展,他们还对河北博物院的讲解员予以高度评价,希望省博派人帮助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培训讲解人员。对此河北博物院予以积极回应,并表示将在2018年推出一个与非遗项目相结合的文物精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