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中,水利人诸多“初心”故事感人至深
生病仍工作 减重16斤晒褪两层皮
□文/本报记者 崔虹 本报记者 郄磊
“甘于奉献、能打硬仗”,是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团队的灵魂精神。他们牢记水利人的使命,奋力拼搏,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提前完成一期工程任务。他们中,有的忙得没时间看病;有的看似弱不禁风,但工作起来像个“女汉子”。他们的身上,涌现出了诸多感人至深的“初心”故事。
薛运田:经常带病工作
备受市民青睐和喜爱的滹沱河市区段景观工程、洨河综合整治工程、2018年10月1日对广大市民开放的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示范段,薛运田都参与其中。2017年,当时57岁的薛运田毅然接下了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前线指挥长的重担,又一次开始了艰苦的工地生活。
从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启动以来,两年多的时间,每天清晨,薛运田都是那里的第一位“游客”。他不大的办公室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桌子上堆放的十几袋方便面。“转工地时间长,常错过饭点,有这个就能凑合一顿。”薛运田不在意地笑着说。
程国玉是前线指挥部的副指挥长,与薛运田朝夕相处。程国玉告诉记者,在去年示范段施工期间,薛运田两个多月没有回过一趟家,天天吃住在工地。“有一次我和老薛在工地巡视,看到他背着一个小盒子,还和他开玩笑。追问下才知道,因为心脏不舒服,医生要求他住院检查治疗,他为了不耽误工作,所以带了一个24小时监控的仪器。”程国玉感慨地说,老薛是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工作中了。
为保证工程质量,从工程开工的第一天起,薛运田就每天坚持徒步转工地。遇到施工不合格的,他就现场盯着拆了重干。他说:“工程质量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给你开了绿灯,就给我的良心和施工单位的信誉开了红灯。”
今年59岁的薛运田从事水利工作已经有36个年头。从技术员到工长,从总工程师到项目总指挥,薛运田事业的高度在节节攀升。然而,他始终坚持“无私奉献、快乐自己”的理念,并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并荣立三等功。
王平:减重十六斤,晒褪两层皮
3号溢流堰是示范段的重点工程,也是亮点工程,负责该工程的是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常务副经理,为了圆满完成任务,王平减重十六斤,晒褪两层皮。“人的担子越大,减重效果可能会越好。”谈及此事,王平开玩笑地说。
项目“大干”期间,王平主要负责全面协调各施工段的现场工作以及与业主、监理单位的沟通。他虽然是一个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同志,但初期面对这项重任时,也显得有些难以适应。工程本身难度不是很大,但是时间紧、任务重,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珍贵。由于承担的责任过重,压力更大,王平的睡眠质量越来越差。每天深夜上床之后,他总会先想三件事:今天完成了哪些任务,到底完没完成预定的所有任务;明天要完成哪些任务;针对今天的完成情况,明天该怎么布置各施工段人员、设备和物资的调配。这样一来,就更睡不着了。
“今天能浇筑几板?”偶尔也会补上一句“今天必须要浇筑几板”。这是他“大干”期间最常去现场讲的两句话。前半句是沟通协作,后半句则是责任的体现。正是这种扎实的工作态度和有责任、有担当的“硬汉”性格,才带领着项目部全体人员扎实工作,保证了滹沱河项目圆满提前完成任务。
杨学文:短短4年成了“小专家”
工作服经常一身泥水,肤色被晒得黝黑,走起路来一溜小跑。他就是杨学文,滹沱河生态修复项目3.7公里现场技术负责人,2015年参加工作的他已经是项目绿化领域的“小专家”。
“你看,像这种圆形草既有野生的又有种植的,但为符合设计规范,我们需要把杂草进行人工清除。”杨学文一边走着一边向记者介绍工地绿化施工的情况。
杨学文现在负责的施工区域,虽然不像上游2.56公里那样通宵达旦,但每天也要处理好道路硬化与养护、绿化种植、打水井以及电力维修等各个方面,现场施工组织复杂,交叉施工多,如何统筹协调好这些资源成了摆在杨学文面前的首要课题。
一天晚上零时许,杨学文刚刚做完资料准备洗漱睡觉,突然接到施工队的电话,由于工地上在浇筑混凝土,一辆泵车停在了施工便道中间,挡住了外运车辆的去路。了解情况后,他立刻跑往现场进行疏导。等安排好现场后,已是凌晨1点。“现场活比较多,也比较细,不能着急,自己一乱施工队就会跟着乱,所以要有耐心。”杨学文说。
杨学文之前从未接触过绿化领域,但他并没有知难而退,反而学习劲头十足。他主动与技术员沟通学习,在网上搜索相关培训视频,结合工地实际,不久便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他还把现场的工人们当作自己的老师,针对绿植成活率低、杂草难除等问题,现场研讨解决方案,从他们施工经验中汲取知识。
在杨学文看来,风吹日晒的工地生活成了自己不可多得的财富,让自己未来的路走得更扎实些。
黄芳: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女汉子”
个子不高、身材纤瘦,看似弱不禁风,是大家对黄芳的第一印象。然而,了解黄芳的人都知道,她干起工作来其实是个“女汉子”。
2018年7月,黄芳来到滹沱河项目担任经管部负责人。新项目工作量更大、任务更重。她白天跑现场,晚上加班整理内务资料,经常通宵工作。“工程项目我干过太多了,我还没见过一个经管部人员天天跑工地的,尤其还是个女孩子,她更是第一个。”结构队负责人老刘说,“这个人是从来都没有私心,90%为了公家考虑,10%为了他人考虑,就是从来不为自己考虑。”
“小陈,你的木工呢?今晚上还能不能加10个?”“喂,老张,车不够,一定多上车啊!”“您好,李总是吧?对,我是黄芳……”在工地上,大家总能看到一个穿着超大号反光背心的娇小身影,滹沱河的微风吹得她身上发出阵阵的响声,身材娇小的她看似弱不禁风,但实则无比伟岸。
“切实满足老百姓的美好愿望,从根本上改善老百姓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修复工程深得民心、惠及民生,这才是我们水利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市水利局负责人谷维真一直用这句话激励一线的广大工作人员。
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启动以来,市水利局党组服务工程,支持工程,保障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安排七名县级干部增强一线领导力量,其中,固定4名副县级干部盯守一线、靠前指挥。
前线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每天披星戴月,吃住在工地,随时帮助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前线指挥部设在藁城区的滹沱河机场路大桥附进,施工的所有工点均处于河道内,沙坑、垃圾堆,没有一处地势平坦。指挥部人员每天带领施工员、技术员步行在河道内,翻土丘越沙坑,实地测量,以标准化工地建设为原则,最终开辟出一条既方便施工又不破坏当地环境的施工便道,为修复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正是由于大家的奋力拼搏,一个个标志性景观节点相继出现在滹沱河沿岸,形成一条美不胜收的沿河景观带。
编辑:【吴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