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的创新梦 ——记文安县滩里镇冷拉钢材厂技术厂长苏志英

11.11.2014  09:58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梁梦勋 王成应 通讯员 高志丹 王猛)“在有生之年开发出更多绿色、低碳、环保的技术产品,为保护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是文安县滩里镇安里屯村冷拉钢材厂技术厂长苏志英的最大梦想。

    苏志英只有小学文化,却是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到目前,他获得的国内专利多达28项,另有6项成果申报了国际发明专利,获得的国家级、省级等荣誉证书和奖项已超过100多份。深秋时节,记者驱车前往文安县,采访了这位已年过七旬、但仍在技术创新领域疾驰“深耕”的古稀老人。

    从名不见经传到拿国际大奖

    苏志英1941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没事儿总爱琢磨。28岁时有幸成为村里一家拔丝厂的技术工人。从那时起,苏志英正式开始了技术创新生涯。

    苏志英的第一项创新成果问世于1987年。当时,他作为厂代表到首钢参观,看到那里的圆钢一道工序下来就变成了六角钢。为了弄明白原理,他花了2万元的技术转让费,把这项技术买了下来。回到厂里后,按照模具图纸开始研究,一连数日不出门。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把新型模具开发了出来。新工艺使每吨冷拉钢的加工费由171.17元降到57.5元。不足百天,为厂里增加利润10.3万元。紧接着,苏志英又总结六角钢的成功经验,开发出了方钢生产新技术。该新工艺使冷拉钢拔制效率提高2-5倍,使吨钢费用降低了106元。1988年,获得了博览会的尤里卡发明奖金奖。

    创新路上勤“”不辍

    在科技攻关中尝到了“甜头”,让苏志英发明创造的欲望更加强烈。

    应力降解机是苏志英在研发生涯中较为得意的一项力作,这是他从芦苇身上找到的创新灵感,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板材制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形似“蛋卷”的厚芯板经应力降解机齿轮辊碾轧后,木板的紧面被碾轧出分布均匀的“U”形沟槽,木纤维因此被压延、平展。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认定,采用这种技术生产的人造板,比传统的细木工板木材利用率提高了5%,甲醛释放量仅为国家标准的1/3。

    此后,河北省将其列为“星火计划”项目,科技部下达的《人造板及制品品质和加工质量标准制定与升级》课题,就是以这种人造板为标准完成的。上海濮淦木业公司以最快的速度,率先把这种人造板开发、制作成了高档层积材装饰门。美国华尔实业控股集团闻讯后表示了投资意向,愿与苏志英联手,尽早把这种绿色环保产品销往欧美地区。

    把发明创造当作生命的延续

    文安县是全国闻名的胶合板生产基地。近几年来,如何既满足装饰市场对人造板品种、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又能使宝贵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成了苏志英新的攻关新课题。

    2012年夏天,苏志英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发现我国多地盛产竹子,而且竹子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于是,他又想到了用竹材代替木材。苏志英利用竹子设计、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竹基纤维复合材料。该材料使竹材的附加值提高了5倍以上。目前,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已在国内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在全国建成了5条示范生产线,成功获得了中国林业最高奖励——“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奖”,是2013年度国家林业局唯一推荐的国家发明奖项目。

    “我的愿望是在有生之年多开发新产品,让发明创造以后能够永久地延续我的生命。”老人的话很朴实,但却道出了他一生中执着追求、热爱科研的不平凡情愫。

     【责任编辑:孙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