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十三五”开局看开滦系列报道之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上)——开滦集团:生产服务业大有可为

11.07.2016  11:38

【中国经济时报】“十三五”开局看开滦系列报道之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上)

开滦集团:生产服务业大有可为

第4版  2016年7月7 日

http://jjsb.cet.com.cn/szb_10785_A04.html

本报记者 唐沙砂

百年开滦,转型长盛”。当前,开滦集团按照新理念、新要求,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据了解,2008年以来,已有13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的开滦集团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形成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十三五”时期,开滦将产业布局定位为“一基三柱”,即以煤炭产业为基础,以煤化工、现代服务业和热电产业为支柱。

其中,现代服务业是开滦集团实现重资产向轻资产跨界转型的重要依托,受到广泛关注。今年初,集团的工作会议提出要“拓展提升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立足优势,抢抓机遇,提高发展质量和速度,助推集团公司产业转型升级”。

做实做优现代物流产业,做大做强生产服务业,发展壮大金融产业,发展创新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站在百年企业转型发展的高度,开滦现代服务业每个板块都在寻找自己的精准定位,以更高的标准不断升级。其中,生产服务业发展迅速,以“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依托自身深厚积淀,积极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机遇,已经走出河北,走出国门。进行管理输出和技术输出,被认为是当前更高层次的国际产能输出与合作。开滦的实践,不仅为企业自身资源枯竭型矿井谋求新生找到一条现实出路,也为当前煤炭企业“走出去”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新模式。

为了详细了解开滦“走出去”战略路线图,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到开滦集团进行了调研采访。

为资源枯竭型矿井闯出一条生路

开滦荆各庄矿业分公司,是开滦集团“走出去”战略的先行者。

翻阅荆各庄矿业分公司的相关资料,记者发现,这座矿井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曾是煤炭行业的先进典型——

1983年原煤炭部选择荆各庄矿作为全国吨煤工资承包试点企业,打破分配制度“大锅饭”,其做法在全国煤矿推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811采煤队三次打破全国炮采记录、十七次夺得全国炮采冠军。

199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名扬全国煤炭战线。

2003年,在全国煤炭行业率先推行市场化精细管理,在全国煤炭系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然而,由于资源日趋枯竭,随后的几年,荆各庄矿的形势急转直下。

2010年该矿可采储量仅剩下300万吨,产量不足,亏损严重,按照资源型企业的周期规律,矿井进入关井倒计时,企业陷入生存发展窘境。

日前,本报记者走进这座矿井,看到的并不是想象中的萧条景象,高耸的井架、运转的天轮,整洁的道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矿井图画,非常和谐。

在公司办公楼二楼的经理办公室,记者再次见到了“全省百姓喜爱的好官”、“河北省国资委系统焦裕禄式好干部”、“最美河北国企带头人”——开滦集团荆各庄矿业分公司经理王学俊。相比两年前的首次见面,他又增添了新的职务——开滦集团总经理助理、开滦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对话王学俊,一种强大的向上的力量在交流中传递,强烈的正能量在空气中流动。

王学俊说,公司几十年来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基础、管理经验、队伍素质、精神状态不仅在集团内部甚至在行业内都可圈可点,这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光荣属于历史,现在决定未来。”集团公司领导的话语在耳边回响。“我们不仅要生存下去,还要实现新的发展,活得更好。”王学俊说,“我们的想法是,在集团战略的引领下,充分发挥管理、技术、人才优势,到外部市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最终摆脱资源和政策依赖,自谋出路,闯生路、辟新路。

按照开滦集团统筹规划,荆各庄矿业分公司提出了“以内部为掩护、以外部为重点、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总量、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型矿井”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确定了推进“四个转变”的转型发展路径,即推进企业由维持生存状态向发展保障状态转变、由依赖本部矿井状态向解放本部矿井状态转变、由生产型矿井向生产服务型矿井转变、由过苦日子状态向过好日子状态转变。

从带领单个矿井的生存突围到引领枯竭型矿井的转型,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王学俊不断探索、践行、创新枯竭型矿井转型路径——内挖潜力、外闯市场,两线平行发展。

王学俊说:“尽管目前整个煤炭行业很不景气,但国内能源结构中短期内仍离不开煤炭,所有涉及到煤矿的事我们都做。现实一点做,坚定不移地做,在稳定本部经济的基础上,做到品牌至上,实现衰老矿井的稳步退出。

从2010年开始,荆各庄矿业分公司按照“立足开滦、开拓西北、走向全国”的对外发展思路,积极开发外部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以百年开滦和荆矿公司多年锤炼的管理、技术、人才等非物质资源为核心竞争力,走出河北,进行管理和技术输出。

在施工过程中,该公司始终坚守自己精细管理、规范管理的品牌,靠真诚服务深化合作,靠吃苦耐劳树立形象。

付出总有回报:很快,该公司先后与甘肃红沙岗矿、甘肃刘园子矿、山西胜利煤焦、四川天民昂州煤矿、内蒙古多伦协鑫煤矿、内蒙古阿刀亥煤矿、新疆西沟煤矿建立了整体托管或工程承包关系。

到2013年,该公司已经由2010年的亏损2亿元转变为零上运转。

这样的变化,深刻诠释了开滦集团“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充分彰显了新时期开滦人在行业异常困难的条件下,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新时代精神。

整合集团内部资源 组建矿业工程公司促产业升级

经过130多年的开采,开滦集团的多个老矿井已经进入了资源枯竭衰退期,造成企业经济总量的下降,企业负担沉重。

而开滦集团认为,挑战与机遇并存,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只局限于资金的投入,企业百年来积淀的人才、技术、管理优势等都是可供利用的宝贵资源。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一批重大战略举措加快推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4年7月1日,开滦集团以旗下资源枯竭的荆各庄矿业分公司为基础,组建了开滦集团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并陆续整合集团内部技术、管理、人才等多方资源,面向社会市场提供矿井设计、地质勘探、技术咨询、矿井建设、生产运营一体化服务,成为开滦进军生产服务业和发挥职工潜力的平台。

目前,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有多个项目落地:

2015年5月,与多伦协鑫煤矿签订了总体承包经营合同,探索了新的创收模式。

2015年8月,与印度佳亚特里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开辟了海外市场。

2015年12月,与内蒙古阿刀亥煤矿签订了东部采区火区治理合同,为下一步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

2016年6月,与新疆西沟煤矿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甘肃凯富煤业有限公司金庙沟煤矿正式签订经营合同。

另外与大唐煤业公司的战略合作也不断深入,在承包刘园子矿采掘工程基础上,又新增了提升、运输、机电检修等辅助业务,进一步拓展了生产服务领域。

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还正在与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的煤企进行项目洽谈,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服务业“走出去”过程中,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各项目部和管理团队不断强化自主管理,推进创新创效,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巩固了对外合作基础。2015年,安拆项目部通过优化劳动组织,加强自我调整,兼顾内外,转战多矿,全年合计安拆28个工作面,实现创收3000多万元。项目三部针对自身特点,制定了“项目队分别核算、点班按尺计资、员工按岗计分”的薪酬分配机制,极大调动了员工创效积极性,实现创收2000多万元。山西胜利煤焦项目部依靠过硬的管理水平和对客户高度负责的精神,得到了合作方的充分肯定,在三年合作期满的情况下,又主动与公司续签了为期五年的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狠抓项目开发,提升企业的创收能力。

2015年,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外创收完成1.52亿元,同比增加1444万元。“不能小看这个数字,不发展,企业这么多人都要消耗,每天都要支出,这一进一出是双向的,成倍的。”王学俊说。

随着产业的延伸和壮大,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也在谋求产业升级。“下一步,公司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把服务做好、管理做细、技术做精、态度做得更优秀。”王学俊表示,“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到。

打造高端生产服务业 开滦进军国际产能合作

规划“十三五”,开滦集团深入推进转型发展战略。确立“十三五”时期“以煤为基,协同创新”的战略方向和优化“四大板块”产业格局的发展思路。按照“以煤炭产业为基础,以煤化工、现代服务业、煤电热为支柱”的“一基三柱”产业发展格局,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内在素质和发展层次,推动产业产品迈向中高端,实现提档升级、做精做优做强。

既看到挑战,也要看到机遇,开滦集团意识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一批重大战略举措的加快推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经过几年的历练,“走出去”的步伐提速,瞄准了高端服务业开拓海内外市场。

2015年8月28日,开滦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印度佳亚特里项目公司成功签订了江基拉煤矿项目服务合同,合同总金额为236.5万美元。根据合同内容,矿业工程公司将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负责江基拉煤矿的安装、回采技术指导及设备操作、维修等工作。

以此次开辟印度市场为标志,开滦集团拉开了国际产能合作的序幕。

2016年3月22日,开滦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宁文彦带领矿业工程公司首批23名员工远赴印度江基拉煤矿,开展对外创收。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采煤机、液压支架等设备的前期组装工作,工作面安装正在顺利进行。我们的员工在印度工作、生活状况一切良好……”4月9日上午9时,远在印度的开滦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江基拉工程项目部负责人宁文彦打来电话,向公司本部汇报当前工作进展。在印度的这段时间,宁文彦每天都与公司本部保持联系,协调处理各项事宜。

江基拉项目筹划小组成员杨志介绍,2015年,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得知工程招标信息后,立即与中煤海外开发公司取得联系,在对项目风险、前景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成立了江基拉项目筹划小组。“当时,为谈成这个项目,我们专程赶赴印度进行工程可行性考察,并制定了详细的工程施工方案。”最终,他们凭借积极认真的态度和在行业内的出色表现拿下了这笔“订单”,随后开始紧张的准备工作。

这次对外创收以技术指导为主要内容,因此在人员选拔上必须精益求精。”杨志说。

为打造高品质的技术服务团队,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单位自推与单位互推相结合的方式,以技术过硬、身体健康、心态良好为标准,逐级筛选61名优秀技术人员,组建了印度江基拉工程项目部。

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综采安拆项目部员工孙立民是项目部里公认的“技术大拿”。2015年10月,他主动请缨,加入印度江基拉工程团队。“我们此次走出国门,一定要拿出最好的表现,为企业进一步开辟海外市场奠定基础。”孙立民说。

据了解,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还将陆续启程派员前往印度,为企业开辟海外市场继续打拼。

梳理开滦生产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的路径,王学俊认为,一方面是坚决贯彻落实了集团公司的转型发展战略,发挥百年开滦积淀下来的比较优势,坚定不移地“走出去”依靠转型拓展生存空间面;另一方面就是主动适应社会化、国际化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该合并的合并、该整合的整合,一人多能,一岗多能,让每一个人都有用,让每一个人都创造价值。同时向先进的股份制企业和先进的民企学习,挖掘各种潜力,精打细算,降本增效,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好。如果我们思维方式还固守传统模式,或者说我们不改变,那只能是过得比现在的水平还要差。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璐表示,开滦集团利用雄厚的人才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眼睛向外,承包工程、进行管理和技术输出,实现创收创效,这是最高层次的产能输出,不仅解决企业的成本压力,也解决了人的出路问题,是开滦转型的一个亮点。

这是典型的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赵金旗对开滦转型给予肯定:“对资源枯竭型企业而言,对外输出技术和人力资本,属于国际服务贸易范畴,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