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平循环农业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

06.07.2015  08:42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通讯员吴立国 记者曹丽娟)在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滦平县将治理农村污染与富民产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通过大力推行“清洁畜牧业+微生物转化业+绿色种植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不仅使养殖业产生的80%废弃物实现了综合再利用,改善了生态环境,还通过发展循环农业,提高了养殖和种植业的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生态与效益双赢。

养殖业是滦平县的富民产业,但又是农村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在改造提升行动中,滦平县不仅大力改变农村的生活居住环境,还同步改造农业生产环境,做到既发展富民产业,又不污染环境。

鑫宝山奶牛场是滦平的奶牛养殖龙头企业,存栏奶牛1100多头。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奶牛场每天产生的50多吨粪尿无法处理,形成了严重的污染隐患。改造提升行动中,滦平依托该奶牛养殖场,通过整合流转周边土地,建起兴春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与普通的蔬菜大棚不同,示范园区的每座蔬菜大棚,都有一条管道与鑫宝山奶牛养殖场沼液厂及沼气池相连通。养殖场的沼液为果蔬大棚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实现了果蔬产品有机化,同时利用养殖场的沼气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改善了果蔬品质。果蔬大棚的枝叶、秧苗等,又成了饲养奶牛的原料,实现了蔬菜种植与奶牛养殖的循环。

除此之外,示范园还建了养鱼场、菌类栽培基地,果蔬大棚的废弃枝叶可用来养鱼,牛粪经过处理可作为菌类培养基,进一步完善扩展了循环链条。目前,该园区的一期已建设完成,建有52栋温室大棚。全部建成后,将年消耗7500吨鸡粪和牛粪、5000吨玉米秸秆,年产蔬菜8000吨、食用菌5000吨。

借助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契机,滦平大力治理、整顿村庄污染源。按照远离村庄、水源地的原则,他们将畜禽养殖由川地向山沟转移,由水源地上游向现代循环农业园区转移。同时,在种植、养殖业发展上提出了“两增两减”规划,即增加设施蔬菜种植规模,减少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养殖基地的单体规模,减少散养和养殖小区数量。

清理整合分散的养殖基地,目的是引导这些基地向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在全县形成生产要素集聚、产业链条完整、辐射带动明显的现代循环农业。”滦平农牧局副局长李民介绍,配合产业园区的整合,全县还在现有的6个有机肥厂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10个万吨以上的有机肥厂,并在规模养殖场、标准循环园区配套建设了大型沼气池,实现了粪污处理“零排放”。

目前,在滦丰公路一侧,滦平已建成大屯与兴春和两个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辐射3个村。在县城西部的虎什哈、付家店建设了两大生态农业综合利用循环园区。到今年底,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21万亩,肉鸡饲养量达5500万只,肉鸭饲养量400万只,生猪饲养90万头。

为推动循环农业良性发展,滦平加大科技研发体系建设。他们借助京津的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引进京津的农业科研、农产品加工研发机构,依托循环农业园区建立实验基地和分支机构,促进园区在循环模式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同时,大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利用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废弃物生产生物质燃料等。按照规划,到2020年,滦平的农业废弃物将全部得到综合利用,实现农业生产污染“零排放”,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节水灌溉全覆盖,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