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洞口瑶乡旅游扶贫“扶”到点上

22.12.2015  19:41

  陈睿

(湖南洞口县长塘乡老艾坪村自然风光。刘宏胜摄影)

  旅游扶贫是指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是以贫困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扶持下,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游客来旅游和消费,使旅游资源产生效益,使旅游产品的生产、交换、消费在贫困地区同时发生,逐步实现财富、经验、技术和产业的转移,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从而使其脱贫致富。旅游扶贫是近年来涌现的一种扶贫形式,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贫困地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契机,解决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自我启动困难问题,解决了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等稀缺资源的匮乏问题。因此,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发展旅游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这也是旅游扶贫中关于“”的特定内涵。

  一、老艾坪村基本情况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老艾坪村是湖南省定贫困村,地处雪峰山腹地,为边远少数民族村。老艾坪村村支两委干部4人,党员20人,预备党员2人,有7个村民小组126户460人,瑶族460人,其中扶贫户35户132人。全村共有山林面积8200亩,水田面积180亩,旱土50亩,人均耕地约不足4分地。老艾坪村主导产业为传统种养殖和务工,特色产业有天麻、百合等药材种植和牛羊养殖。因为受所处客观地理环境制约,部分村民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

  对老艾坪村开展的扶贫工作,历来让洞口县县委、县政府以及长塘瑶族乡党委、政府的深感揪心,,针对老艾坪村的扶贫也展开多年,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一直起色不明显,扶贫力量仅仅只能集中在基础设施中,扶贫发展一直缺乏后劲。.

  二、老艾坪村开展旅游扶贫的过程

  按照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洞口县展开了新一轮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安排县级领导周高成负责长塘老艾坪村的联系扶贫,帮扶单位为县洞口县政务中心、长塘瑶族乡政府。老艾坪村帮扶领导与工作队员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调研,确定了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以期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由如下:

  (一)、老艾坪村境内山青水秀,古树参天、流水潺潺、云海茫茫、层峦叠嶂等自然景观资源;老艾坪生态环境良好,全村百岁老人有3名,90岁以上老人8名,适宜追求健康养生长寿的现代人来此进行养生旅游;老艾坪村还是瑶族世代聚居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棕包脑”舞,有极具特色的瑶族文化——瑶歌、山歌、盘王节和狩猎文化;有反映瑶族宗教特色的梅山五祖庙、天门公主庙;有抗日战争遗址芷江机场瞭望塔和雪峰山战役战场遗址。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双重叠加,形成了老艾坪旅游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老艾坪村虽然地处雪峰山腹地,距离洞口县城仅需一个小时车程(其中5.3公里机耕山路),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拥有绝对的地理优势和充分的市场客源。可以说,长塘乡是洞口县的后花园,老艾坪村是瑶族文化的生态公园。沪昆高速公路和320国道,为老艾坪村的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老艾坪村的旅游产业可以放宽视野,跳出地域界线,与湖南通道、武冈、新宁等临近旅游地区实行资源互补、客源互换、经济互促,加快形成旅游城镇群,融入桂林、张家界、崀山、贵州梵净山、湖南凤凰等周边旅游圈,成为湖南旅游结成串的一颗“珍珠”。

  (三)、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势必要求基础设施的先行,能有效完善全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基础建设的的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仅从投资绩效看,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不仅受益期长,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完全可以通过旅游产业本身的经营收益在短期内收回投资。同时,发展旅游扶贫积极带动了大量贫困农民就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有利于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为贫困农民创造了大量的脱贫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能直接改变老艾坪村的经济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实践也证明,发展旅游扶贫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直接、来得最快、增收最多的途径。

(棕包脑舞表演现场。娄义华摄影)

  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老艾坪村帮扶领导与帮扶单位通过多方考察,确定由湖南平溪江生态旅游公司与老艾坪村合作,共同开发老艾坪村旅游项目。老艾坪村村民主要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棕包脑”舞以及传统民族传统文化等无形资产入股公司,村民作为股东直接参与旅游开发、经营。多年的封闭和禁锢也随即被彻底打破,老艾坪村帮扶领导与帮扶单位在整个旅游扶贫项目的规划、策划过程中及时跟进,加强多方协调。在村委会、旅游公司的直接引导、实施下,首先,老艾坪村着手环境整治,垃圾、污水处理,努力营造一个集美丽、风情、整洁、绿色于一体的民族村寨;另外村民自觉的挖掘整理瑶族传统文化,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棕包脑”保护与传承工作,加大对瑶族山歌、瑶歌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力度。并在2015年11月10日,成功举办了“叭嘎节”瑶族祭祀活动。活动吸引了新华社、香港大公报、湖南红网等众多媒体的关注,并做出了全面、精准、及时的报道。“叭嘎节”瑶族祭祀活动新闻通稿被国内11家门户网站转载报道;凤凰卫视、广东卫视、邵阳电视台组织了4个摄制组,对老爱坪村的自然景点风光和瑶歌对唱、“棕包脑”舞、瑶族祭祀仪式和狩猎文化等进行了集中拍摄工作。多名企业客商和洞口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见证了这一盛况,给老艾坪村与旅游开发公司举办的这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通过旅游扶贫取得的效益

  通过”叭嘎节”瑶族祭祀活动的举办,以及平溪江公司与老艾坪村村民的前期努力,吸引了众多社会各界对老艾坪的关注,目前,已经受到邀请老艾坪村村民参加文艺表演“棕包脑”的省外邀请函3件,老艾坪村已与2家知名企业签定投资意向书,正在老艾坪进行前期考察投资的企业5家,平溪江旅游公司也追加投资1000万元。加大了对旅游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还聘请中国著名策划专家,中国生产力学会策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策划协会理事、高级经济师娄义华博士担纲老艾坪村旅游项目的总策划。这次活动的举办,凝聚了人心, 创造就业机会,改变了原来老艾坪部分村民等、靠、要的懒惰思想,最大程度自身挖潜,改变了村寨生活环境,村民注重环境卫生的整洁,修建垃圾处理场7处,置办垃圾焚烧炉2座,村民自发定期维修本村联系外界的机耕道路,自发抢救挖掘瑶族传统文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周高成书记(右一)与我国著名策划专家娄义华博士(着红衣者)亲切交谈旅游扶贫开发话题。刘宏胜摄影)

  经济效益:预计通过旅游扶贫开发后,全村第一年能接待游客2万人次,营业收入200万元。扣除开发商收益,当年全村贫困人口人均增收应在1000元以上,同时,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形式,实现土地增值。

  社会效益:项目直接解决就业90人,间接解决200人,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旅游开发,改善村寨的道路、安全饮水、房屋和环境卫生质量等基础建设,提升村寨宜居度。

  环境生态效益:坚持环保至上、绿色至上原则,提高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改善生态环境,污水和垃圾处理符合环保标准,不造成环境和水污染,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四、关于旅游扶贫的几点浅显认识

  1、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需要科学实际的规划。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受到经济、资源、基础设施的影响,急于改变落后面貌,容易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不重视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在具体项目选择上贪大,贪多,贪全,容易忽视旅游项目质量、格调。旅游依靠其旅游资源独有的特色,贫困地区要摆脱贫困也要如此,必须依托这些稀缺的、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与大城市截然不同原生态,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开发、科学开发、量力而行、协调发展的原则,切忌过分超前开发、破坏性开发,这是旅游扶贫能否成功的关键。

  2、旅游与扶贫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双赢。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主要任务还是要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为主要目标,加速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政府采取启发、鼓励、典型带动等方式引导群众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旅游经营,兴办家庭旅馆、餐馆,参与加工出售当地土特产品等,在开发旅游过程中脱贫。只有从这一点出发,乡村旅游才能对贫困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尽快解决贫困人口问题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政府还必须兼顾、重视旅游开发公司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最大化,只有这样,才可保证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扶贫是贫困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一种新模式,因为贫困民族地区基础的薄弱,旅游扶贫工作特别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为开发商大大降低开发建设和市场营销的成本,提高项目开发的成功率。

  3、旅游扶贫需要一个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旅游业专业特点突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标准高,贫困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却很缺乏,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开展旅游扶贫的关键之一是应立即着手培养自己的旅游人才。有计划地培训自己本土的旅游从业人员。让有资质的相关机构对贫困农户进行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旅游商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培训。整合运用农村远程教育、村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教育培训资源,对旅游扶贫项目区的农民进行旅游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普通话、外语等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既懂市场又懂专业的优秀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4、旅游扶贫需要做进一步深化。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拓宽旅游扶贫开发融资渠道,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托管等方式,参与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和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旅游扶贫通过旅游项目的实施带来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完善,也应该为生态文明乡村的发展建设带来根本性的发展。比如,消除了贫困落后地区生活卫生陋习,给村民带来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五化”指标提升,同时还要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生活方式的变革、乡村文明的进步。

  结语:

  旅游扶贫,对处于较封闭的贫困地区,无论对乡、村干部以及群众都是新鲜事物,在具体实践上,其开发模式上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作为旅游扶贫,扶贫应该始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作为主导者在其中要作好引导工作,应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的介入,但是这种介入又区别一般市场运作,扶贫脱贫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政府除了提供必要的扶助以外,还需要在立项、规划、实施、经营过程中及时跟进,充分认识扶贫开发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切实做到以扶贫开发促旅游经济升温,以旅游发展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不断上新水平,确保旅游与扶贫“双赢”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湖南洞口县长塘瑶族乡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