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女子台湾游高价买的“蓝宝石”竟是蓝玛瑙

24.09.2014  22:09

图为莫女士购买的“蓝宝石”保证书。

    陷阱一:万元“蓝宝石”原是蓝玛瑙

    专业知识欠缺,过度信赖旅游地

    不久前,莫女士拿着从台湾旅游时购买的“蓝宝石”到市珠宝检测中心,想看看自己1.7万元买的“蓝宝石”究竟值不值这个价钱。一检测,让莫女士懊悔不已,原来手中的“蓝宝石”竟是蓝玛瑙,根本不值上万元。“蓝玛瑙也就是玉髓,本身价值并不高,经检测属于价格比较低的镶嵌成品。”孙冬梅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另一位市民日前送检的一款培育祖母绿商品,经检测后才发现这是一种合成祖母绿,而这个商品有GIA国际珠宝鉴定证书。“所谓培育祖母绿就是切割了的天然祖母绿。其实,送检的商品根本不是天然的,尽管证书上已经标注了,但是全英文的说明普通消费者难以读懂。”检测人员告诉记者。

    此外,还有标识为18K金的链子,市民佩戴一段时间发现生锈,经检测是铜镍合金。

    提醒:孙冬梅认为,由于消费者对珠宝产品的真假辨别能力不高,很容易上当受骗,所以不能盲目相信旅游地购买的珠宝产品,应在充分了解之后再购买。而且有些镶嵌饰品如果配镶的是银或铜镍合金,勿庸置疑,珠宝本身价格并不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