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40万救护鸟类上千只 渤海湾畔的护鸟人——田志伟

17.11.2014  23:54

十年前救下13只东方白鹳,他开始了对鸟的研究和保护;为了护鸟,他停薪留职,建起了“大清河鸟类救助站”。十年间,他投入40多万元的积蓄,救护各种鸟类上千只。他,就是渤海湾畔的护鸟人——田志伟。

初冬时节,沿着杂草丛生的小路,记者来到位于唐山市海港开发区的沿海滩涂。随着汽车驶过,草丛里不时飞起几只鸟;远处的水塘边,成群的红嘴鸥在盘旋嬉戏。路的尽头是一处四间的简易房,这里就是大清河鸟类救助站。田志伟正在给几只几天前救回来的普通鵟喂食。

田志伟:有鸟贩子把它抓了以后,它的神经啊、体能啊,都已经受到伤害了,还有一只就一条腿了嘛。刚会吃野食了,过几天野化,然后就是让他自然放飞。

今年46岁的田志伟出生在唐山大清河盐场,这里每年有数百万只涉禽类、雁鸭类、鸥类、猛禽类候鸟停留、觅食、休息,被专家称为环渤海地区候鸟迁徙的“咽喉带”和“加油站”。2004年,平时就喜欢养鸽子的田志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救下了十几只中毒的东方白鹳。

田志伟:当时我就从水里边把它们一个个抱到岸上来,心情挺不好受的吧,这么好的鸟,那个时候我对鸟产生了一些,怎么来关注保护它一下。

从此,爱鸟护鸟成了田志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拿出辛苦积攒的钱买了辆越野车,几乎每天都会开车到周边的海滩、湿地巡视。今年春天,田志伟救下了一只中毒的灰鹤,在养了两个月后,放归大自然,灰鹤依依不舍离去的场景让田志伟一直感动于心。

田志伟:当时不走啊,就在地上转圈,最后飞起来,盘旋了有3分钟,叫着走的,这就是一个让人恋恋不舍,感情就是这么一回事吧,说不出来,只能说,这个鸟也有一定的感情。

10年间,先后有几百只伤病的东方白鹳、丹顶鹤、大天鹅、灰鹤、鹰隼、豆雁等珍贵鸟类通过他的救治康复后回归大自然。在他的坚守下,区域内捕杀鸟类现象逐年减少,迁徙鸟类从2004年可观测记录的215种,增加到2013年的378种。

如今,田志伟爱鸟护鸟已经不是孤军作战,当地的一些农民、工人、学生志愿者加入到了他的护鸟团队。乐亭县林业局依托这支护鸟团队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并协助建立起了区域专属的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站。

田志伟:过段时间安摄像头,鸟放完以后,野化的时间、它在外面怎么样生存、怎么样恢复,能观测到鸟的数量,每年在增多多少?从这迁徙的种类有多少?协助科研、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落日的余晖洒满荒草丛生的沿海滩涂,像往常一样,田志伟站在救助站旁边,目不转睛地望着天上自由翱翔的鸟群,满眼执着。(河北电台记者陈剑晨、唐山电台记者宋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