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经济开发区:3%的面积贡献77.7%的财政收入

09.05.2016  18:57

河北日报通讯员李开 记者张永利

这几年,清河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可谓“异军突起”。

2015年,清河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22.7亿元,财政收入8.5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入90.6亿元,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评比考核中位居前十名,被省政府评为5A级开发区,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这块面积仅占清河县3%的区域,贡献了全县77.7%的财政收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质量效益好的支柱产业,更靠的是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带来的不竭动力。”清河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裴桂堂说。

产业集群支撑

——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顶天立地,五大产业布局引领清河走向未来

提起清河,不能不提羊绒。

意大利哥伦布、马可波罗以及瑞士FTC等世界名牌,恒源祥、金利来、皮皮狗、兆君等中国名牌相继落户清河经济开发区,形成名牌汇聚的强大集聚优势,带动起宏业、奥莱克、利意蒙、宇腾等本地品牌快速成长。本身不产羊绒的清河,靠着初加工优势一举成为国内最大、世界驰名的羊绒产业集群。

我们不仅有羊绒,从2015年开始,清河可以骄傲地向外界宣布,我们正开辟一个新的高新时代。”清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董炜语气中充满自豪。

由韩国沛瑾公司投资162.5亿元的河北迈普润光学晶体物流项目,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外商独资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光学晶体产品25000吨,光学镜片产品650万片,半导体1500万个,年产值达276亿元,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光学晶体及半导体生产基地。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清河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希望,在于收获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产业聚集效应显现,引领开发区有质量有效益地发展。

工业项目升级了——

御捷公司首台新能源MPV高速电动智能商务乘用车日前下线,标志着御捷车业实现了从生产低速电动汽车向高速电动汽车的大跨越。

高新项目引来了——

中航上大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特种合金废料纯净化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该项目投资32.7亿元,2016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十三五”期间将超过50亿元。

羊绒产业壮大了——

总投资20亿元的8个羊绒精纺项目陆续接近建设尾声,引进的全部是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世界一流设备。

项目是开发区的希望,项目是开发区的未来。羊绒、战略合金、汽车及零部件、耐火材料、光电新兴五大主导产业链条完整,龙头企业实力雄厚,市场影响力大,产业集群较为成熟。根据规划,未来,清河经济开发区将利用“五大经济板块”实现民富区强。

科技创新引领

——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构建科技创新型产业体系

清河经济开发区十几年的发展,靠的就是改革创新、敢闯敢试。那么,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更需要在创新中蹚出新路子,迈开新步伐。

御捷,全国最大的小微型电动汽车生产企业,2015年销量突破8万台。

24款新能源汽车和其他乘用车产品列入工信部公告目录,有3名院士、12名博士加盟,获得专利授权证书176项。”该公司董事长张立平说,在御捷,创新活力迸发,创新价值充分体现,创新真正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主动力。

清河经济开发区以国家级的清河县羊绒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级的清河汽车研究院和奥捷科技孵化器三个技术服务平台为依托,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等10家院校、6家技术研究院、2家汽车设计公司建立了紧密技术协作,引进高端人才30多名。建立了19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进行行业关键技术攻关,拥有授权发明专利56项、实用新型专利304项,主导产业的生产装备水平加快换代升级,推动“开发区制造”向“开发区创造”转变。

“互联网+”彻底颠覆了清河的羊绒产业,由前店后厂变前“”后厂,打造出一种新型业态。拥抱电商这片“彩云”的清河羊绒,如今坐上了全国羊绒制品网络销售基地的头把交椅。

3月31日,2015年中国羊绒企业出口前14名出炉:清河有5家企业入围,以6106.6万美元的出口份额占前14名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