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曹志新:学深悟透 知行合一,推动教师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11.04.2019  17:11


深悟透 知行合一,推动教师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教师教育学院党务工作负责人   曹志新


一、对“八个相统一”的两点认识

(一)“八个相统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要求的“八个相统一”,强调思政课要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要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个要求不仅是对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学,实际上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大背景下对全体教师和所有课程教学的要求,是对“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一脉相承的深度解读,更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的核心使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带有鲜明的政治性,是高校教师如何完成“立德树人”使命的实践导向。

(二)“八个相统一”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核心灵魂

    没有正确导向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导致教书与育人“两张皮”。高校是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发生作用的是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单元和核心要素,每一门课都应该求真、触情、传递价值,不仅要帮助学生“专业成才”,更要促进其“精神成人”。而“八个相统一”恰恰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让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强化传道授业的师者本色,彰显立德树人的课程底色,通过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浸润感染学生,正是我们当下人人要做的努力方向。

二、落实“八个相统一”的三个着力点

着力开展师德建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教师居于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而决定教师主体作用发挥的决定性因素首当其冲的是师德师风。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承担着全校师范生课程教学论任务,是教授学生如何做老师、如何讲好课的老师,理应成为教好书、育好人的“四有好老师”。从国家角度看,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举措之首就是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行动,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作为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课程的必修模块。从学校角度看,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从教师角度看,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要建立怎样的教育信念,教师的反思机制能否形成。从学生角度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根本需要。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完成“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任务的根本性基础。如何使学院教师达成思想认同、理念认同、责任认同,进而做到使命自觉、行动自觉,是未来师德建设的重点课题。

着力实施“课程思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全覆盖,课程是核心和载体。教师教育学院开设的教育教师模块课程均针对基础教育要求展开,中小学新课标均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所以,课程教学论本身就蕴含着“课程思政”的育人基因。学院实体化整合了全校课程教学论师资资源,将着力在“课程思政”建设上下功夫。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应在“课程”,没有优质的课程,课程思政功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尊重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规律,切实优化课程设计是重要前提和保障。学院正结合师范生培养要求和师范专业认证“一践行三学会”的目标导向进行各课程修订,从师与生、教与学、学与用、知与行等教学环节上下功夫;从提升教学能力上下功夫,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有机融入融合上下功夫,在浓郁教研氛围上下功夫,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基因式”融入覆盖所有课程,努力做到课程教学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争取让课程的思政属性不是“盆景”“独角戏”“小组唱”,而是所有课程的“风景”和“大合唱”。同时将“课程思政”与教师党支部建设有机结合也是未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着力推进实践教学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实现课程思政时效性的最大化,实践是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必须做到知行合一。实践型教师培养是我校师范生教育的鲜明特色。顶岗实习开展13年来,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在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价值观的浸润和引导。但对照“精准供给”视域下实践教学的要求,还存在一些粗放的环节。例如教育部师范司任友群司长来校调研时提出的“实习生教学课时的合理界定”等问题需进行科学论证,可以说,顶岗实习正经历“从全面施工到内部精装”的过渡时期,需要进一步深化提高,在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上实现有机统一。

(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