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改革强度 蹄疾步稳更有序

05.10.2014  10:59

     改革强度 蹄疾步稳更有序(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来自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观察与思考之四

    本报记者 龚 雯 白天亮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硬仗,如何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和勇气。

    “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年初至今,改革开放生气蓬勃,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敢闯敢试,稳扎稳打”,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社会亮点闪耀、稳中有进。

     “马上改革”动真格

    啃硬骨头、蹚深水区,关键是强改革、动真格。

    最近,央企高管降薪引发热议。“很多人没想到,薪酬改革来得这么快。”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这项改革难度大、极复杂,何况央企毕竟是企业,怎样规范还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阻力不惧、矛盾不拖,展现了本轮改革冲破利益藩篱、促进社会公平的决心。

    “从没像现在这样关注国务院常务会议,每隔几周就宣布取消一批行政许可,创业的人有福了。”在中关村创业的许子君说。一年多来,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约占改革前行政审批项目总数的1/3。亮出“权力清单”、探索“负面清单”,简政放权持续发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住了‘牛鼻子’,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使后续改革顺畅推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评价。

    马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国家宣布启动实施新农保、城居保“并轨”。这个惠及数亿农民的大动作,被视为“马上改革”范本,赢得点赞一片。在北京修地铁的陕西籍农民工陈军“心里有了底”,新政策出台后立即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到今年9月末,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5次会议。户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考试招生改革……多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改革开始实施。“快马加鞭,一鼓作气,这样的强度使人们对改革更有信心。”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