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创新:中国经济健康增长的“后劲”与“底气”

21.10.2014  23:16

    新华网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于嘉 李云路 王秀琼)中国国家统计局本周二向社会公布第三季度经济数据,7.3%的GDP同比增速等数据信息一出炉,又掀起一波“中国经济颓势难扭,进入长期缓慢下降周期”的悲观论调。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经济前景被认为是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放缓的背景下,驱动中国经济增长、提振全球经济的动力与后劲何在,成为海外舆论关注的焦点。

    正如各方所预料的,当前中国经济确实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日渐式微,比如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就是影响第三季度经济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普遍认为,在此情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取决于经济转型的进程,伴随服务业发展的消费激增,社会资本激活的创新驱动等,都将随着改革红利的释放,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后劲”与“底气”。

    “比增速更看重的是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已经成为中国决策者的共识。

    其实,从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向经济新常态的过渡,本质上就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是原有竞争优势削弱、新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过去很多年中国经济增长较多依赖投资拉动,投资的贡献率较大,短期内有效,但过度依赖投资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边际效益递减,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可喜的是,与消费关联较大的服务业,在财税体制营改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初现发展成效,这正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庄健说。

    今年3月,中国全面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半年多来新设立的市场主体实现“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登记注册服务业企业增幅达70%以上,这一现象较为罕见。

    近两年,中国取消和下放7批、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减轻企业负担,使市场活力初现冲出“闸门”喷涌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