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铁檀”在说话 海兴村民用枣木复原老物件儿

25.08.2015  19:54

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李家伟 文/图

每当置身于枣木当中,王新昉仿佛都能听见这些木头在说话。说些什么?听不太清,但应该是远古的“老话”了。

对于海兴县赵毛陶镇王十二集村村民王新昉来说,他更愿意将这些苦心收集来的枣木称之为“渤海铁檀”。十余年里,他将全部心血倾注到这些枣木上,从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追溯、“拼接”,成功复原了春秋古战车、秦汉古战车、塞门排刀车、襄阳炮等“大家伙”,这些复原的古车有的重达一吨多,更可贵的是,这种复原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复原,更是功能上的复原,可以拉,可以动,可以“发射”,甚至带刀的,刀刃都要“”了。

这些车所用的材料,就是王新昉称之为“渤海铁檀”、存在于海兴、黄骅一带的枣木。这片区域内因为特殊的土壤环境,造成枣木生长缓慢,所以这片区域内的枣木“其材之红,其纹之美,其器之重”皆独一无二。

不仅如此,王新昉还创作出13部“小车”,其实“小车”也不小,高的也有一米。王新昉更大的目标是以10:1的比例复原所有有历史记载的各种古车。

王新昉对枣树有着深厚的感情。沧州是枣乡,当他看到那些被刨下来的枣木被用于烧炭时,开始了他“抢救性”地创作。这些在当地人眼中毫不起眼的枣木被他重新赋予了生命。

如今,王新昉的“十二工坊”规模渐大,他计划着建立一个文化园区,建立一个枣木博物馆,打造一个“枣乡”的全新文化符号,让这些沉默不语的木头,以另外的一种形式开口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