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智计划”助力上海科创正当时

27.08.2015  14:29

不求所在,不求所引,但求所用。”这是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简称“海智计划”)的精髓所在。自从2004年启动以来,这一面向全球发布的“求智令”吸引了数量众多的海外人才为国服务。2012年,“海智计划”上海工作基地落户杨浦区。2015年,可以被看作“海智计划”2.0版的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揭牌。“海智计划”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正当时。

海智人才“打磨”激光“快刀

在国际上,能够研制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的国家除了美国、德国,还有我们公司。”国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士安说。2011年,他与3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作为海外高层级人才,落户“海智计划”上海(杨浦)工作基地。

吸引周士安的是杨浦针对海外高层级人才的“3310”计划。这一计划是为了落实国家“千人计划”而量身定做的引才计划,也成了杨浦海智基地的一大绝招。杨浦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谭铭介绍说,杨浦借助“海智计划”通过华源科技学会、上海欧美同学会、中国旅美科协等15家海外人才协会,在海外大力推介“3310”计划,同时还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设立了招才引智的代表处或联络站,着力引进海外人才。海外人才落户杨浦海智基地,不仅有杨浦5年3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还有海归人才创业投资基金“海创1号”和“海创2号”来支持人才,支持企业。如今,杨浦累计聚集海外人才创业企业508家。

在海智基地创业4年,周士安最大的感受是基地设施好、政策透明度高、高端人才聚集。作为一支高端技术创业团队,周士安和创业团队专注于技术研发,而周士安本人则成为人才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从杨浦到国家的人才支持政策,我们都享受过了。”周士安说。在创业初期对人才的大力支持,使得国神光电科技成功“打磨”出能进行精密芯片加工的一把激光“快刀”,打破了美、德对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上海离岸基地寻求再创新

2014年底,中国科协谋求“海智计划”创新升级,推出可以被看为“海智计划”2.0版的“海外人才离岸创业计划”,并在上海、深圳、武汉试点离岸创业园。2015年8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成立。

与杨浦的海智基地相比,离岸基地又有了新的创新与突破。目前,自贸试验区内已有离岸架构企业,但缺乏与离岸架构企业对应的孵化器、园区或众创空间,也尚未形成专门的政策和服务体系,因此离岸基地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有了离岸创业的空间,就可以集群化引入海外人才,提供托管式创业服务。

借助上海建设科创中心22条和深化人才体制改革20条的利好政策,离岸基地着力探索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在离岸企业注册、离岸业务税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知识产权认定和上海市审批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据悉,针对今后离岸创新创业实践中遇到涉及国家或地方事权的瓶颈问题,离岸基地也将向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争取政策,并力促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