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创客圆梦新舞台

31.12.2015  10:40

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创梦空间”近日展示的十多件黎锦引得师生驻足欣赏,赞叹连连。这些黎锦均出自海南黎之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该公司将海南黎锦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研究和传播海南黎族苗族少数民族文化。

公司成立4个多月以来,产值接近45万元,我们的发展离不开海口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大力支持。”今年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的杨凯是公司创始人,他表示,参加海师‘创梦杯’创新创业大赛,打开了他们的眼界,获得了很多与其他创客交流创业经验的机会。

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红梅告诉记者,海师首届“创梦杯”创新创业比赛是海师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以来启动的一项工作,就是为了营造师生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氛围。

我们还成立各类创新创业协会,举办创业宣讲会、创业座谈会、创业沙龙等多场活动,不断拓宽师生们的视野。”海口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主任林明才说。

刚走出校园的杨凯不仅能在培训中聆听成功创客的创业经验,还可以接受科技园提供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一站式服务,连获得过多项著作产权的海师信息技术学院老师曹均阔也频频称赞,“学校请来的专家毫不吝啬,他们根据我们的创业计划书,帮助我们分析市场外围情况。我们在创业初期就得到企业老总、专家的亲自指点,很幸运。

如今,与杨凯、曹均阔一齐享受科技园区全方位服务的还有64家入园企业。他们中有33家海师学生创办的企业、12家海师教师创办的企业、6家校友企业,13家迁入企业。“科技园吸纳了多种类型企业,项目资源得以共享。”在园区,曹均阔享受到了与设计公司、会计公司间的便捷合作。

杨凯和曹均阔携项目进入科技园创业后享受的服务远不止这些。李红梅介绍,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创新创业,学校还颁发了《海南师范大学促进师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不仅允许学生休学入园创业,还鼓励教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曹均阔告诉记者,他切实感受到了学校政策的开放,如今有创业想法的老师从带领学生做实验、参加比赛,逐步转向研究偏应用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课题,引导学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

学生创业,资金是难题。但杨凯团队凭借摘得海南省首届“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团队组二等奖的优势,不仅获得了科技园扶持的4万元“种苗资金”,还在科技园孵化平台“创梦空间”有了25平方米的办公室,3年免租。

李红梅介绍,海师将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新苗工程”,每年安排100万元支持有创新创意的苗子项目和团队,与科技园联动,形成“苗圃孵化器”的孵化培育体系,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本报海口12月2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