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算审计之“攻略”
如果说每个家庭都有“一本账”,记录着精打细算的收与支,反映着一家子的生活情况和发展动向;那么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国家“账本”通过合理计划“钱从哪来、到哪去”,来支持大的战略决策、改革目标实施。本文仅就预算执行审计在推动化解产能等结构性改革“攻略”作一解析。
一、预算执行反映经济形势。预算报告,即为我国的国家“账本”,由四部分组成,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四本预算的收支变化,能够反映出当前经济形势。财政预算为审计工作每年的“重头戏”,坚持抓重点、热点、难点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着眼点,不断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抓重点促发展。紧紧围绕资金重大部门、权力重点单位、发展要害区域等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把预算执行审计作为促进被审计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目标与被审计单位事业发展的目标相统一,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抓热点促规范。突出对民生、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审计,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不仅关注部门的一般预算、预算内资金,还要拓展审计范畴,对部门的全部政府性资金实施审计,把审计重点转移至部门对政府性基金、非税收入、其他收入的核算和管理情况上,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的实现,从源头上规范部门预算制度的执行。三是抓难点促安全。监督检查被审计单位资金、资产的安全性,揭示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隐患,督促被审计单位严密各种收支核查审批程序、资产保管领用手续,堵住各种管理漏洞,防范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二、预算编制决定预算占比。一般公共预算占“大头”,而税收收入占到一般公共预算的80%左右。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变化,一头连着国家“钱袋”,一头连着企业和个人的“腰包”,因此税种改革也是重点。要针对部门预算编制存在的不合规、不完整、不细化,预算收支预测不准确,预算调整与追加的随意性强,预算软约束等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展预算编制审计。预算编制审计,其目的就是促进预算编制的合法、合理、真实和准确。从“五大内容”上规范预算编制重点。预算编制审计前,规范审计的五大重点内容。即预算编制是否合法、细化;预算编制依据和标准是否充分、合理;预算收入是否真实、可靠;预算支出是否合法、合理;预算编制是否真实、准确。从“四个结合”上规范预算编制审计。即审计报表与了解情况相结合,不仅审查部门一般预算收支表、政府性基金收支表、部门预算报表、专项资金支出等报表,重点了解工作重点、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依据等相关情况;预算编制审计与专业审计相结合,树立“大财政”理念,在审计过程中,进行部门预算审计,为预算编制审计积累资料,实现资源共享;预算编制审计与日常审计调查相结合,了解不同预算收入规模的部门对财政资金安排的可接受程序,分析公用经费的科学性、项目资金的效益性;查处问题与分析研究问题相结合,不仅要查处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要全面、深入、客观地分析问题,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为增加节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献计献策。
三、预算报告紧盯财政资金。一是坚持一个“全”字,拓展审计范畴。坚持部门预算审计的全面性,反映政府的全部收支情况,这是进行部门预算管理的第一要求。审计中,不仅包括一般预算,还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不仅包含预算内资金收支,还包含预算外资金收支及其他收支。一句话,部门预算应涵盖部门或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二是突出一个“准”字,强化预算编制审计。审查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紧紧抓住一个“准”字,重点关注预算编制是否真实、是否合法、是否科学完整,预算编制有没有全面反映预算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规模和用途,基本支出预算是否严格按照定员定额管理方式编制,项目支出是否存在预算编制不规范甚至编制虚假预算的问题等。三是力求一个“效”字,探索绩效审计。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逐步深入,预算管理更加强调公共支出的效率和效果,将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重点放在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在内的部门预算支出上,对一些资金数额大、社会影响广、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的部门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试点,以求逐步扩展至对部门的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李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