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古树名木保护及养护管理

03.12.2014  07:09

摘要:古树名木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物,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本文对古树名木衰败死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从保护措施和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古树名木,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的文化,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瑰宝。它具有生态、人文、地理、历史、科研、旅游等诸多方面的价值。因此,在对古树名木资源总量、质量、种类等分布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措施和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古树是指树龄在100  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名木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植物资源,也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经济、观赏和研究价值。据相关部门初步统计,我国百年以上的古树约20  万株,大多分布在城区、城郊及风景名胜地,其中约20%为千年以上的古树。

1  古树名木衰败及死亡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生长环境、条件日趋恶化,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意识差或资金短缺,加上人为破坏和自身树龄较大等因素,许多古树名木长期处在生长弱势边缘,严重者甚至死亡。古树名木的衰弱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种原因,而常常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衰弱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是随着不同的生长季节和气候环境不断转移和变化的。既有外部存在的原因,也有树体本身生长方面的原因,而导致衰败或死亡。

1.1  树体自身生理老化是古树衰老的主要原因。

      不同的古树有着不同的生命周期,  经历着从生到死的生理过程,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据相关数据调查统计,有80%的古树其木质部有腐朽,50%的树木有树洞(有的已封堵),枯梢现象严重,病虫为害较重。只有通过对古树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强管护,来延缓了古树的衰老和死亡。

1.2  土壤密实度过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古树名木所在的地方也往往吸引着游人,成批的游人游览过后,地面受到严重践踏,其周围土密实度变高,透气性变差,阻抗力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降低,从而造成古树生长势下降、枝条衰弱。道路旁的古树生长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1.3  树池留置过小,铺装面积过大

      城市和景区的古树名木绝大部分生长在游人密集处、山坡、建筑物和道路旁,如其树池留置面积过小,会不利于为古树名木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的进行;如果树干基部被硬化或被建筑物,会使古树根系处在不透气的环境中,这些都会影响了古树的正常生长。

1.4  病虫害加速了古树的衰老

      树木随着树龄的老化,树势便开始减弱,自身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也随之加重,而病虫害危害越严重,更加速了古树的衰老、死亡。受害的古树如未得到及时防治,通常其韧皮部与木质部中间会潜伏着虫卵,木质部表层遍布虫道,树冠枯黄,根部腐朽而死亡。因此,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1.5  管理不当

      对于古树名木,有时不当的管理会对古树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向树池倾倒生活垃圾、污水,造成土壤中盐、碱、有害物质含量增加,使土壤的理化性能恶化等等,人为地造成古树生长衰退。此外,人为的伤害也不可忽视,如刻字留念、晨练攀拉、树上定钉、香火烟熏等行为,都给古树名木的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1.6  天气的影响

      古树一般长势较大,且树高、冠大,如遇雷击,轻则灼伤,重则焚毁。另外,冰雹、雨涝、干旱、大风也会对古树名木造成伤害。大多数古树,其老枝木质部腐朽,尽管从外观上看枝叶繁茂,其实,仅为韧皮部和部分木质部存活,如果遇到大风,树枝很容易折断,从而影响古树的美观和正常的生长。

2  保护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

      古树名木是活着的古董,是绿色的国宝,其一旦死亡将无法再造,因此要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养护管理。保护名木古树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的整体性、延续历史和文化,开展森林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清除竞争植物植物群落中,培植共生植物群体

      不同植物之间以及不同的植物群落间要争夺光、水、养分以及地上、地下空间,因此,要清除古树树冠投影下生长的乔、灌木和杂草,以保证古树生长所需的营养空间。另可以适当的在古树地表上种植固氮植物,与其达成共生的关系。为古树复壮创造具有丰富营养物质、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及土壤通气性能良好的立地条件。

2.2  改善土壤环境,加强古树名木的水肥管理

      有针对性的对其表面板结部分地面打孔,或在其树冠投影下的土壤范围下填充碎木屑,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蓄水能力,通过降解供给养分。长势不好的古树名木亦可将把原来的旧土与沙土、腐叶土、有机肥等混合均匀之后再填埋其中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交换作用。根据古树名木的生长需要和周围土壤的分析结果确定施肥种类,进行施肥,树势较弱的古树,以树干滴注液态肥为主。适当的季节,根据天气情况对古树进行灌水,并修建排水沟及地下渗水管网。

2.3  加强古树的病虫害防治

      大树,尤其是古树易受病虫侵害,由于叶部害虫如蚜虫等的危害,消耗水分和养分,易使树木长势衰弱。古树一旦衰弱后,蛀干害虫如小蠹虫、天牛等害虫乘虚而入,破坏树木的输导系统,容易造成树木死亡。对此,要采取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采用以低毒无公害的农药为主,定期检查,适时防治,合理使用农药,注意保护天敌等措施来开展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2.4  建立古树名木档案

      全面系统地查清本区域内的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和生长状况,对已确认的古树名木,要设置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对古树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状况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2.5  加强法律保护,特别是地方立法,依法保护古树名木

      目前,我国对古树名木保护尚未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各地方的各级政府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来制定保护古树名木的地方性条例,建立专业养护部门和单位,并发动当地居民共同保护管理相关的古树名木。

2.6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的意识,并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资金投入

      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资金投入,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让他们了解古树名木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才能使古树名木得到有效的、到位的保护。

3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3.1  对部分有树池但是树池过小、铺装面积过大的古树,要扩大树池,树池大小可根据树木立地条件而定,尽量留大

      在立地条件较好、人流较大的地方,树穴安装铁箅并与地面保持同一水平,穴内放置鹅卵石,增加树木根部土壤的通透性及涵养水分。这种做法再搭配上相应的园林小品,可以保护古树名木的同时又装点了环境。

3.2  合理的修去古树的部分枝条,有利于古树对营养的有效吸收,促使其萌发新枝,促进古树生长

      首先要除去干枯枝、病枝,并在剪口处立即涂抹油漆或封蜡,防止水分流失、雨水侵蚀和病虫侵害;修去过密枝条,可利通风,增强同化作用,保持良好树形。对生长势特别弱的古树一定要控制树势,减轻重量。

3.3  加强病虫害防治。古树容易遭到病虫害的侵蚀,衰败和死亡的危险性很大

      每年在树叶落后到树叶萌发前这一阶段,对落叶古树喷洒5?Be(波美5  度)、常绿古树名木喷洒2?Be(波美2  度)石硫合剂,杀除害虫的越冬虫卵,可使病虫危害指数下降40%,病虫发生时间向后推迟40d  左右。对于树体高大的和打药车难以到达的古树名木,一般采用打孔注药、涂抹药液、施颗粒剂等方法进行防治。打孔注药是一种利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在树上钻孔,然后往钻孔上注入一定量的原液,通过树干的输导组织,使药液遍布树体,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该方法对蛀干类害虫和刺吸类害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3.4  有树洞的古树要及时对树洞进行封堵,防止进水、腐朽和倒伏

      这项工作一般选择在树木休眠期内进行为宜。第一要彻底清理洞内异物、腐烂组织,后用5%CuSO4  水溶液涂抹树洞内壁,进行消毒;或用1%的福尔马林消毒。并涂上一层防护剂(松香清油合剂:取松香1  份、清油1  份,先将清油加热到沸腾,再把松香加入清油中,搅拌均匀)。第二向洞内填入经过消毒的块石或砖,浇上混凝土,洞口用水泥抹实,再用密封剂将结合部的缝隙严密封死,水泥层应低于外树皮;第三在表面镶上死树皮或用用仿真树皮,以起到美观的作用。

3.5  对于偏冠、树干严重倾斜的古树名木,要及时立支撑保护,防止被台风刮倒

      在其倾斜枝干上设置钢管支撑架,选好支撑点,支撑架最上部铁托弯度稍大于所顶枝干,与树干连接处用软性材料铺垫。对于古树较大的下垂树枝,可用钢丝绳固定于树干上;主干有裂缝的,用2  个半圆铁箍固定,铁箍与树干间用软性材料铺垫,以后酌情松绑。

3.6  加强古树名木的水肥管理

      城市区域内的古树名木,因空气中的粉尘密度较大,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在树木一年的生长期内,每隔段时间向树冠喷,冲洗粉尘,以利于树木的同化作用,制造养分,复壮树势。喷水或雨后再向叶面喷洒液体肥,喷肥浓度一般为:2~3g/L  磷酸二氢钾,或5~10g/L的尿素,或1~2g/L  的过磷酸钙。进行叶面追肥,促进树木正常生长。并按一般树木的追肥和施肥管理对古树进行肥效管理。

3.7  加强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对古树名木的影响。

      拆除各类影响古树生长的非法建筑、搭建物及支架,改善古树名木的通风透气,促进其光合作用,提高树体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为了预防雷击,可在高大古树上设置避雷针,一旦遭受雷击,及时处理灼焦伤口,涂上保护剂可防止伤情发展。在冬季对于不耐寒树种树干涂白,可同时起到保温和减少病虫害的目的。

4  结语

      古树名木不仅具有绿化价值,还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有生命力的"绿色古董",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失而不可复得,从某种意义上讲,古树被毁意味着一段历史的缺失。因此,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和养护管理不单单是出于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对泱泱大国古老文明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苏泽源.保护名木古树的方法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20(2):67~70.

[2]  浙江省林业厅,浙江古树名木编写组.浙江古树名木[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孔光明,宋瑞珍,冯少峰等.古树名木保护及复壮措施初探[J].河南林业科技,2002,22(4):51~52.

[4]  叶玉珠,黄志方,王淑瑗.古树名木主要虫害综合防治[J].浙江林业科技,2002,22(2):71~73.

[5]  张静文.古树的养护管理措施[N].中国花卉报,2004 08 26

(8).64  甘肃林业科技,第31  卷

[6]  陈有明.园林树木学.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7]  胡坚强,夏有根等.古树名木研究概述[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151- 154

[8]  郝敏.古树名木保护对策[J]  林业勘查设计,2002,(2):21- 23